字好书
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

《最高楼(客有败棋者,代赋梅)》

时间: 2025-05-07 16:00:10

诗句

花知否,花一似何郎。

又似沈东阳。

瘦棱棱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许多香。

笑东君,还又向,北枝忙。

著一阵、霎时间底雪。

更一个、缺些儿底月。

山下路,水边墙。

风流怕有人知处,影儿守定竹旁厢。

且饶他,桃李趁,少年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0:10

原文展示:

花知否,花一似何郎。又似沈东阳。瘦棱棱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许多香。笑东君,还又向,北枝忙。著一阵霎时间底雪。更一个缺些儿底月。山下路,水边墙。风流怕有人知处,影儿守定竹旁厢。且饶他,桃李趁,少年场。

白话文翻译:

你知道花吗?花就像那位何郎,又像沈东阳。他瘦瘦的,天然地洁白,透出一股冷清的芳香。笑着对东风说,快去北边的树上忙碌吧。忽然间,雪花飘落,似乎也是为了那缺失的月亮。山下的小路,水边的围墙。那风流倜傥的人,怕是有人知晓,影子静静地守在竹子旁边。让他去吧,桃李争春,少年们的场合。

注释:

  • 何郎:指代某位才子,具体身份可能有争议,通常代表才华横溢的青年。
  • 沈东阳:可能指沈括,北宋科学家,寓意聪慧之人。
  • 瘦棱棱:形容花的形态,暗示清秀与高雅。
  • 东君:春天的象征,春风。
  • 霎时间:瞬间的意思,强调雪花的突然。
  • 缺些儿底月:形容月亮不圆,暗示缺憾。
  • 风流:形容风度翩翩、潇洒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晚号“醉卧沙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深厚,常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最高楼》写于辛弃疾晚年,时局动荡,他以词抒怀,表达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词中描绘的清雅的花和风流的少年,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过往的怀念。

诗歌鉴赏:

整首词以春花为引子,描绘了一个清幽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及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开篇的“花知否”便引出了一种亲切的对话,仿佛在与花交流,展现出一种生动的拟人手法。词中的花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青春与美丽的代表;而“瘦棱棱”更是突显了花的清新与剔透,似乎在暗喻青春的脆弱与易逝。

随着描写的深入,词人回忆起那段年轻的时光,虽然已不再,但依然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渴望。尤其是“风流怕有人知处”,流露出对自己情怀深藏的无奈与感伤。最后一句“桃李趁,少年场”,不仅表达了对年轻人的赞美,更是对自己青春已逝的感慨,仿佛在诉说:纵使岁月流逝,心中的那份热情依旧存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花知否,花一似何郎。:开篇以问句引入,花似何郎,暗示花的美丽与才子的风采相似。
  2. 又似沈东阳。:进一步类比,沈东阳是聪慧之人,花的美丽与智慧相结合。
  3. 瘦棱棱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许多香。:描绘花的形态与气味,强调自然之美。
  4. 笑东君,还又向,北枝忙。:春风(东君)与花的互动,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5. 著一阵霎时间底雪。:雪的突如其来,增加了场景的动感。
  6. 更一个缺些儿底月。:月亮不圆,表达一种遗憾。
  7. 山下路,水边墙。:自然环境的描绘,增加了诗的画面感。
  8. 风流怕有人知处,影儿守定竹旁厢。:对隐秘情感的描述,影子静守,表现孤寂与期待。
  9. 且饶他,桃李趁,少年场。:结束语,强调青春的美好与重要。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花知否”,赋予花以情感,增强亲切感。
  • 对仗:如“山下路,水边墙”,增强词的韵律感。
  • 比喻:花比作何郎、沈东阳,通过比喻传达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展现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体现了辛弃疾对过往的深情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青春、美丽与脆弱。
  • 东君:象征春天与生命的力量。
  • :象征纯洁与瞬间的美好。
  • :象征缺憾与孤独。
  • 竹旁影:象征隐秘的情感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花知否”中的“花”是指什么?

    • A. 具体的花
    • B. 青春与美丽
    • C. 只是一种植物
  2. 词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谁?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3. 诗中使用的主要修辞手法是什么?

    • A. 对仗
    • B. 拟人
    • C. 夸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vs 李清照《如梦令》
    • 两者均以自然景物描绘情感,但辛弃疾更倾向于豪放与壮阔,而李清照则细腻入微,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情感。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解析与欣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送严大夫赴桂州 昭应官舍 送李评事使蜀 南中 冬夜感怀 长安春游 答寄芙蓉冠子 归昭应留别城中 照镜 题东华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口字旁的字 天日不懂 釒字旁的字 翼翼 霜桧 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任人摆弄 辰字旁的字 贪求无已 扼腕长叹 纳污含垢 三日入厨 木字旁的字 豆字旁的字 向壁虚构 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八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