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0:30
修武县西北有浊鹿城魏受汉禅封献帝为山阳公城即公所居也道经此地感而赋之
作者:顾瑗 〔清代〕
炎汉逮中叶,朝纲已不整。
桓灵继昏愦,天怒发灾眚。
殿陛妖孽生,边塞烽烟警。
维时有张角,啸聚群不逞。
公言苍天死,黄巾系要领。
扰乱遍九州,响应暨五岭。
从来邪术兴,变乱在俄顷。
诛斩不期多,驱治贵用猛。
奸雄利时危,乘閒志乃骋。
时岂无忠良,出语剑在颈。
哀哉建安君,厉阶遂为梗。
戎马走仓皇,流萤借馀景。
运际田篡齐,数应吴入郢。
幽囚浊尘城,不死实为幸。
客行过遗墟,谈者犹齿冷。
前事后之师,何人发深省。
在东汉中期,朝政已经不再整顿。
桓帝和灵帝接连昏庸,天意愤怒,带来了灾难。
宫廷里妖孽横行,边疆的烽火频频警报。
此时有张角,号召不法之徒聚集。
他说苍天已死,黄巾军是他的首领。
骚乱遍及九州,响应声传至五岭。
从古以来邪术兴盛,变乱发生在瞬息之间。
诛杀并非预期之事,治理国家需用强硬手段。
奸雄趁机而起,乘机志向得以施展。
难道没有忠良之士吗?出言时剑在脖颈。
哀哉建安之君,台阶竟成了障碍。
军马仓皇而逃,流萤借着余光。
时局变迁,田氏篡权,怎么能不应吴国入郢?
在浊尘之城被幽囚,不死实属幸事。
客行经过遗址,谈论者的牙齿仍是冰冷。
前事后之师,何人能深入反思?
作者介绍:顾瑗(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反映历史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在东汉末年,国家动荡,民生困苦。顾瑗经过浊鹿城,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变迁,写下此诗以表达对乱世的感慨与对历史的反思。
这首诗以东汉末年动乱为背景,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纷乱与悲惨。开篇即提到朝纲不整,直接指出了统治者的无能,接着通过对桓灵二帝的批评,进一步揭示了天意的愤怒和民众的苦难。诗中提到的张角和黄巾军,象征着民间对暴政的反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清醒认识与批判。
整首诗充满了悲愤之情,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最后的“客行过遗墟,谈者犹齿冷”更是将历史的沉重感和对未来的思考结合在一起,发人深省。
逐句解析:
整首诗展现了对历史动荡与人性无奈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忠良之士的惋惜与对乱世的批判,同时也传达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主要历史人物是谁?
A. 桓帝
B. 灵帝
C. 张角
D. 以上皆是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A. 爱情
B. 历史动乱
C. 自然风光
D. 个人情感
“流萤借馀景”中流萤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繁荣
B. 迷惘与无奈
C. 光明
D.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