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08: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8:02
离离禾黍,叹河山依旧,英雄何处。
败石残碑埋乱草,曾历几番风雨。
清涧揭竿,南梁聚义,血沃三秦土。
青天美誉,至今仍诵诸口。
向晚日照残陵,鸟啼高树,蝉叫声凄楚。
又见鼠奔狡兔走,蝙蝠盘旋飞舞。
竖子扬眉,老戎俯首,批斗情悽苦。
此情此景,君其泉下知否。
这首诗描绘了丰收的稻谷与黍米,感叹祖国的河山依旧,而英雄却不知去向。残破的石碑和杂草掩埋着曾经的辉煌,经历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回想起清涧揭竿起义和南梁聚义,那片土地曾经浸染着英雄的鲜血。青天之下的美名,至今仍在口耳相传。傍晚的阳光照耀着残破的陵墓,鸟儿在高树上啼鸣,蝉声凄楚。又见老鼠奔跑,狡兔逃窜,蝙蝠在空中盘旋飞舞。年轻人得意扬眉,老兵却低头叹息,批斗的情景令人心痛。这一情一景,你在泉下是否知道?
杨鸿章,现代诗人,其作品常常结合历史与现实,表现对社会、历史的深刻思考。他的诗风淳朴而富有情感,常常流露出对故国的怀念与对历史的沉痛反思。
《念奴娇 讶子长陵》创作于对历史的深切思考之时,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追忆与对社会变迁的感慨。诗人身处当代,面对历史的遗迹与现实的无奈,借古抒今,体现了士人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开篇以“离离禾黍”引入,描绘出丰收的美好画面,但随即转入对英雄何处的叹息,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提到的“败石残碑”与“清涧揭竿”,不仅是历史的象征,更是对那些为理想而战的英雄的追忆,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运用“向晚日照残陵”来渲染气氛,夕阳映照下的残陵,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今天的凋零。鸟鸣与蝉叫声的描写,则进一步增强了诗的凄凉感。同时,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年轻人与老兵的对比,突显了世代之间的关系与对历史的不同理解。年轻人的骄傲与老兵的沉痛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思考,令人深思。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事的交织,诗人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深切关注,最终引发人们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表现了对英雄的敬仰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缅怀英雄的同时,也在思考当代人的责任与未来的方向。
诗的开头提到了什么自然现象?
A. 夕阳
B. 禾黍
C. 雪花
答案:B
“败石残碑”指的是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破旧的历史遗迹
C. 新兴的文化
答案:B
在这首诗中,年轻人和老兵的关系是:
A. 和谐的
B. 相互支持的
C. 对比的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