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失题

《失题》

时间: 2025-05-03 19:37:50

诗句

故国海云端,归宁便整鞍。

里荣身上蒨,省罢手中兰。

烧急平芜广,风悲古木寒。

谢公山色在,朝夕共谁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7:50

原文展示

故国海云端,归宁便整鞍。
里荣身上蒨,省罢手中兰。
烧急平芜广,风悲古木寒。
谢公山色在,朝夕共谁观。

白话文翻译

故乡在海云的尽头,归来的时候就要准备好马鞍。
家乡的荣华富贵在身上显现,手中拿着的兰花也被放下。
火烧得急,平坦的原野广阔无边,风中传来古木的悲鸣,寒冷而凄凉。
谢公的山色依旧在,朝朝暮暮又有谁来观赏呢?

注释

  • 故国:指故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海云端:海上的云彩,意味着遥远的地方。
  • 归宁:指归乡,宁静安详的生活。
  • 整鞍:准备马鞍,表示即将出发回家。
  • :指身上的装饰或衣物。
  • 省罢:放下,停止。
  • :兰花,象征高洁和美丽。
  • 烧急:表示火势猛烈,可能暗指战乱或自然灾害。
  • 平芜广:开阔的原野,广袤的土地。
  • 古木寒:古老的树木在寒冷中显得悲凉。
  • 谢公:谢安,东晋名士,谢公山即为谢安故居附近的山。
  • 朝夕共谁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谁来欣赏这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黔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诗歌形式丰富,风格多样,吴黔的作品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创作背景

《失题》一诗,写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有关。在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失题》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作。诗人在开篇便将故国与海云相联系,展现了一幅远离家乡的辽阔画面,既有壮阔之感,又带着淡淡的忧伤。作者用“归宁便整鞍”一句,表达了对回归故乡的渴望。这种对家的依恋,贯穿全诗,令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接下来的“里荣身上蒨,省罢手中兰”两句,展现了家乡的繁华与个人的失落,诗人虽然身处繁华之地,但内心却感到无比的空虚和失落。火焰的急迫与原野的广阔交织,表现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时局和自然环境中的凄凉。而“风悲古木寒”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渗透出诗人心中的悲凉与无奈。

最后两句“谢公山色在,朝夕共谁观”,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情冷暖的深思,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孤寂。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现状的哀叹,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时间流逝与人事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故国海云端:故乡在遥远的海云之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2. 归宁便整鞍:归乡时准备好马鞍,暗示即将出发。
  3. 里荣身上蒨:家乡的荣华富贵在身上显现,描绘出生活的美好。
  4. 省罢手中兰:放下手中的兰花,意味着对物质的放弃。
  5. 烧急平芜广:火焰急速,广袤的原野,体现出紧迫感。
  6. 风悲古木寒:古老的树木在寒风中显得悲凉。
  7. 谢公山色在:谢公山的美丽仍然存在。
  8. 朝夕共谁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无人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故国海云端”将故乡与远方的海云联系在一起,增加了诗的意境。
  • 拟人:将“风”赋予了悲伤的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具表现力。
  • 对仗:如“烧急平芜广”与“风悲古木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国:象征归属和温馨的地方。
  • 海云端:代表遥远与不可及,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象征高洁和美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追求。
  • 古木:代表历史和沧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谢公山:历史人物的山,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美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故国”指的是: A. 诗人的故乡
    B. 一个虚构的地方
    C. 外国
    D. 未来的地方

  2. “归宁便整鞍”意味着: A. 准备出发回家
    B. 享受闲暇生活
    C. 参加宴会
    D. 旅游

  3. 诗中“谢公山色在”表达了: A. 自然景色的美丽
    B. 对历史的怀念
    C. 对人生的无奈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亲情的描写。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绘了送别的情景,结合自然的美景与离愁。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虽然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丰富了古诗的表现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栗亭汪君归新安 宝山行 集明州司马靳公大柏亭 献韩平原生日 和徐渊子九日 宿太华山寺 阅边古北酋妇率部族扣关行酒四首 阅边古北酋妇率部族扣关行酒四首 阅边古北酋妇率部族扣关行酒四首 阅边古北酋妇率部族扣关行酒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樯的词语有哪些 砥砺廉隅 鬥字旁的字 包含能的成语 触目警心 顺直 建之底的字 弃躯 秉公办事 金字旁的字 厂字头的字 包含猛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弧的词语有哪些 水字旁的字 迅跑 陪斗 周急济贫 管开头的成语 夹振 披裘负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