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9:18
《水调歌头(同黄主簿登清风峡刘状元读书岩)》
作者:章谦亨 〔宋代〕
解变西昆体,一赋冠群英。清风峡畔,至今堂以读书名。
富贵轻于尘土,孝义重于山岳,惜不大其成。
陵谷纵迁改,草木亦光荣。与仇香,穿阮屐,试同登。
石龛虽窄,可容一几短擎灯。千仞苍崖如削,四面翠屏不断,云雾镇长生。
最爱岩前水,犹作诵弦声。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读书和理想的追求。开头提到“解变西昆体”,意指其诗风的变化以及对西昆体的超越,接着描绘了清风峡的读书环境,认为富贵如尘土般轻,孝义则如山岳般重,感叹未能成就大业。接下来讲述了时光流转,草木也有自己的光荣,与朋友一起登高,虽石龛狭小,却能容纳一盏短灯。千仞的崖壁如同切割般陡峭,四周翠绿的山峰绵延不绝,云雾缭绕,仿佛镇守着长生的秘境。最后表达了对岩前流水的喜爱,依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作者介绍
章谦亨,字仲方,号澹斋,南宋时期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风清新、明快,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相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作者与友人共游清风峡,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和人生的哲理,故而写下此诗,表达对读书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这首《水调歌头》以清风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富贵轻于尘土,孝义重于山岳”的对比,揭示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强调精神世界的重要性。读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中描绘的“千仞苍崖”和“岩前流水”构成一种雄伟而宁静的自然景观,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壮志与清明。最后一句“犹作诵弦声”更是将读书的氛围与自然的和谐结合,表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整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环境的赞美,更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在喧嚣的世俗中,依然要坚守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结合,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富贵”与何物进行对比?
A. 山岳
B. 尘土
C. 草木
D. 流水
作者在何处读书?
A. 山顶
B. 清风峡
C. 河边
D. 庭院
“千仞苍崖如削”形容的是什么?
A. 水流
B. 山崖
C. 人生
D. 知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