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2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28:06
原文展示:
桃源 章碣 〔唐代〕 绝壁相欹是洞门,昔人从此入仙源。 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 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 山前空有无情水,犹绕当时碧树村。
白话文翻译:
在陡峭的绝壁间,洞门隐约可见,古人曾从这里进入仙境般的桃源。 在几株花树下,偶遇身着珠翠的美丽女子,半曲歌声中,子孙们已老去。 离别后,自己怀疑那只是园吏的一场梦,归来时,谁会相信钓翁的传说。 山前只有无情的水流,依旧环绕着当时的碧树村庄。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章碣,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此诗可能是在游历或听闻桃花源传说后所作,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或听闻桃花源传说后,结合自身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而创作,旨在通过桃花源的意象,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桃花源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中“绝壁相欹是洞门”一句,以绝壁和洞门为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氛围。“数株花下逢珠翠,半曲歌中老子孙”则通过花下美人、歌声中的子孙,展现了桃花源中宁静而美好的生活。后两句“别后自疑园吏梦,归来谁信钓翁言”则表达了诗人对桃花源真实性的怀疑,以及对传说中的桃花源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桃花源的神秘和美好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绝壁相欹是洞门”中的“绝壁相欹”比喻什么? A. 桃花源的隐秘和不易到达 B. 桃花源的美丽和宁静 C. 桃花源的神秘和遥远 D. 桃花源的现实和无奈
诗中“数株花下逢珠翠”中的“珠翠”指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妇女装饰华丽的服饰 C. 桃花源中的美景 D. 桃花源中的传说
诗中“别后自疑园吏梦”中的“园吏梦”指什么? A. 桃花源的传说 B. 桃花源的真实性 C. 桃花源的美丽 D. 桃花源的神秘
诗中“归来谁信钓翁言”中的“钓翁言”指什么? A. 桃花源的传说 B. 桃花源的真实性 C. 桃花源的美丽 D. 桃花源的神秘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