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4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6:18
海壖残腊试霜柑,才挹清香兴已酣。
采自千头金颗重,携来九瓣玉浆甘。
种传瓯粤原无匹,宴饮华林旧赐三。
不是乘槎远行役,殊方佳味那能谙。
在海壖的残腊时节,试吃霜柑,刚刚品味到清香,兴致便已高涨。
这柑橘采自千头树,果实沉重,带来九瓣甘美的果肉。
这种水果在瓯越地区传承下来,实属无与伦比,宴饮时在华林曾赐予过三次。
这不是乘坐木筏远行的劳役,怎会懂得这种独特的美味呢?
作者介绍:熊学鹏,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细节为诗题,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清代,恰逢腊月,正是霜柑丰收的季节。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美味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食的重视和人们在节庆时的欢愉气氛。
这首诗以霜柑为主题,借助具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美食的热爱。开篇以“海壖残腊试霜柑”引入,展现了季节的特征与自然的馈赠,随即以“才挹清香兴已酣”表达了品尝柑橘时的愉悦与兴奋。诗中“采自千头金颗重,携来九瓣玉浆甘”则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出霜柑的丰盈与甘美,给人一种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
中间部分提到“种传瓯粤原无匹”,不仅展现了柑橘的地域性,还隐含了对传统的传承与珍视。最后两句“不是乘槎远行役,殊方佳味那能谙”则使全诗升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理解与欣赏,强调了对美味的认知并非来自于远行的劳苦,而是来自于对生活的细腻品味。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一种水果的赞美,更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与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霜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馈赠的感激和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与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霜柑”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千头金颗重”是形容什么?
作者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