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5:16
戏题二首
作者:皎然 〔唐代〕
看饮逢歌日屡曛,我身何似系浮云。
时人不解野僧意,归去溪头作鸟群。
喧喧共在是非间,终日谁知我自闲。
偶客狂歌何所为,欲于人事强相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看着饮酒唱歌的场景,感到自己如同浮云般无根无依。世人无法理解我这位野僧的心意,我宁愿回到溪边,和鸟儿们一同自在地生活。喧嚣的世俗中充满是非,整天没有人懂得我内心的闲适。偶尔有客人狂歌作乐,究竟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想要在纷扰的人世中强行与我挂钩?
皎然,唐代诗人,少有作品流传,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常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厌弃。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真挚。
这首诗作于诗人隐居生活期间,正值唐代社会繁华,诗人感受到周围环境与内心的强烈冲突,因此写下此诗,表达自己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戏题二首》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与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首联通过描绘饮酒唱歌的场景,表现出周围人们的欢愉与喧闹,与自身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诗人自比浮云,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他在世俗生活中的漂泊感。接着,诗人转而批判世人的无知,指出他们无法理解野僧的心思,反映了他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与否定。
后两联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强调自己在纷争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即使周围人热衷于狂欢,他也不愿被卷入人世的纷扰。这种对喧嚣的逃避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自我选择。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而意境却深远悠远,真正体现了“隐逸”的精神,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中心思想在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自由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诗中“我身何似系浮云”中的“浮云”比喻什么?
诗人对世人理解自己有何看法?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样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