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维谅上人归洞庭

《送维谅上人归洞庭》

时间: 2025-07-27 22:05:35

诗句

从来湖上胜人间,远爱浮云独自还。

孤月空天见心地,寥寥一水镜中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2:05:35

原文展示:

送维谅上人归洞庭
—— 皎然 〔唐代〕
从来湖上胜人间,
远爱浮云独自还。
孤月空天见心地,
寥寥一水镜中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湖上景色的赞美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诗中提到湖上风光胜过人间,诗人在这片美景中,独自思念远方的浮云。孤独的明月映照着天空,似乎看到了诗人的内心;而澄澈的湖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远处的山峦。

注释:

  • 湖上:指湖泊的景色。
  • 浮云:指空中的云彩,象征着自由与飘逸。
  • 孤月:指孤独的明月,寓意清冷和孤独的情感。
  • 寥寥:形容水面清澈、空旷。
  • 镜中山:指湖水如镜,映照出山的倒影。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孤月”、“浮云”等意象常见于古诗,象征孤独、自由和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生于盛唐,主要以山水诗著称,他的作品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送别朋友维谅上人时写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湖光山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送维谅上人归洞庭》以湖泊的宁静和美丽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的“从来湖上胜人间”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湖上风光的崇敬,显然,湖泊在诗人心中占有特别的地位。接着“远爱浮云独自还”,浮云象征着自由和飘逸,诗人寄情于此,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后两句“孤月空天见心地,寥寥一水镜中山”则将情感进一步深化,孤月与空天的意象传达了孤独感,而“镜中山”则暗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思索。这首诗在细腻的意象描写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与画面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从来湖上胜人间”:湖上的景色自古以来就胜过人间的繁华,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
    2. “远爱浮云独自还”:远方的浮云让人向往,宛如孤独的心情,传递了对友人的思念。
    3. “孤月空天见心地”:孤独的明月照在空中,似乎看透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4. “寥寥一水镜中山”:湖水如镜,映照出远山,展现出一种宁静和空灵的美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湖水比作镜子,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拟人:孤月似乎能看透诗人的心境,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自由的感受,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宁静与和谐。
  • 浮云:代表自由与远方的梦想。
  • 孤月:象征孤独与思念。
  • 镜水:暗示内心的清澈与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月”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繁华
    D. 热闹

  2. “从来湖上胜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湖上景色的什么态度? A. 贬低
    B. 赞美
    C. 无所谓
    D. 失望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生苦难的思考,而皎然的《送维谅上人归洞庭》则更侧重于友情与孤独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清平乐(寿伯母) 清平乐 其二 清平乐·寿林子有六十 清平乐 赠张居仁获贼有功赐三界巡检 清平乐 杜门病瘫偶尔驱车纵目秋光遂成小唱 清平乐 清平乐 宫词 清平乐·十笑词 清平乐 新会圭峰 清平乐·谁分天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吉的词语有哪些 驷之过隙 金浆玉液 兀字旁的字 蒲鞭之罚 齒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时易世变 形于言色 绞丝旁的字 逐客 青木 鹿字旁的字 孝慈 喷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闪击 蟠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