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36: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36:06
《观王右丞维沧洲图歌》
作者:皎然 〔唐代〕
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
便有春渚情,褰裳掇芳芷。
飒然风至草不动,始悟丹青得如此。
丹青变化不可寻,翻空作有移人心。
犹言雨色斜拂座,乍似水凉来入襟。
沧洲说近三湘口,谁知卷得在君手。
披图拥褐临水时,翛然不异沧洲叟。
这幅图画的沧洲似乎并不真实,眼前的萋萋草地忽然映入眼帘。
仿佛有春天的情怀涌上心头,我轻轻掀起衣裳,采摘那芳香的芷草。
当微风轻轻吹来,草地却没有丝毫动静,我才明白,原来这幅丹青画作是如此生动。
丹青的变化是难以捉摸的,仿佛在空中创造出一种移人心魄的效果。
仿佛听见雨色斜斜地拂过我的座位,突然感觉水的凉意直透衣襟。
沧洲其实离三湘水口很近,谁知道这幅画的卷轴却掌握在你的手中。
我披着画,身着粗衣在水边徘徊,悠然自得,仿佛与那沧洲的老者无异。
皎然,唐代诗人,字子方,活动于盛唐时期。以诗歌和绘画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王维的山水画密切相关,诗人通过描绘王维的《沧洲图》,表现出画中所蕴含的深厚情感与自然之美。诗中既有对画面细致的描绘,也有对画作所引发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王维《沧洲图》的深刻感悟。诗的开头,诗人通过“沧洲误是真”引出了图画的真实感,表现了画作的生动与诗人心中的感受。紧接着,诗人描绘了春日的气息和他在图中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情感在此间交织,生动形象。
“飒然风至草不动”一句,展现了风的轻柔与草的静止,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丹青变化不可寻”的哲理,指出艺术作品虽然是静止的,却能激发观者的心灵共鸣,体现了诗人与画作之间的深刻情感联系。
“犹言雨色斜拂座,乍似水凉来入襟”,用细腻的感官体验传递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描绘雨色的斜拂和水的凉意,增加了诗的层次感与空间感,仿佛观者也置身于这幅画作之中。
最后,诗人以“披图拥褐临水时,翛然不异沧洲叟”结束,表达了他在观赏画作时的悠然自得与内心的平静,升华了整首诗的主题,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王维画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自然、艺术之间的深刻联系,揭示了艺术作品所承载的情感与哲理,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诗中“沧洲误是真”意指什么?
“飒然风至草不动”中的“草不动”表达了什么?
诗人通过“披图拥褐临水时”传达了什么情感?
皎然与王维的作品都关注自然与艺术的结合。皎然的《观王右丞维沧洲图歌》强调艺术作品对心灵的触动,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写实的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将自然与艺术结合得恰到好处,形成了唐代山水诗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