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李起居赴池州

《送李起居赴池州》

时间: 2025-05-10 10:01:04

诗句

天子念疲民,分忧辍侍臣。

红旗高起焰,绿野静无尘。

阙下亲知别,江南惠化新。

朝昏即千里,且愿话逡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01:04

原文展示

送李起居赴池州
作者: 姚合 〔唐代〕

天子念疲民,分忧辍侍臣。
红旗高起焰,绿野静无尘。
阙下亲知别,江南惠化新。
朝昏即千里,且愿话逡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天子关心疲惫的百姓,为了分忧,停止了对侍臣的侍候。红色的旗帜高高飘扬,焰火在空中闪烁,而绿野一片宁静,没有丝毫尘埃。在宫阙下,亲友依依告别,江南的惠化正在渐渐焕新。即便相隔千里,日夜思念,愿意在此时此刻与友人畅谈。

注释

  • 天子:指皇帝。
  • 疲民:疲惫的百姓。
  • 分忧:分担忧虑。
  • 辍侍臣:停止对侍臣的侍奉。
  • 红旗:象征朝廷的威仪。
  • 阙下:宫阙之下,指皇宫。
  • 惠化:美好的化育,指江南的美好风光。
  • 逡巡:徘徊,指相聚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去世于约830年,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表达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起居赴池州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百姓关怀的主题。

诗歌鉴赏

这首《送李起居赴池州》不仅是一首离别诗,更是融入了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开篇即提到“天子念疲民”,这样直接的表述引领读者走入一个关心民生的宏大背景,表现出作者对当时政治的敏感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接着“红旗高起焰,绿野静无尘”展现出一种安宁与庄重的氛围,红旗象征着朝廷的威仪,绿野则暗示着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阙下亲知别,江南惠化新”两句将离别的情感与自然的生机结合,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最后一句“朝昏即千里,且愿话逡巡”更是将思念和对话的渴望推至高潮,表现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时光的珍贵。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出唐代诗歌的典雅与深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子念疲民,分忧辍侍臣”:这里表现了皇帝对百姓的关心,间接反映了政治的责任。
    • “红旗高起焰,绿野静无尘”:色彩对比中传达出一种宁静的美景。
    • “阙下亲知别,江南惠化新”:离别的场景与生机勃勃的江南形成鲜明对比。
    • “朝昏即千里,且愿话逡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希望再聚的愿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朝昏即千里”,结构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用“红旗”与“绿野”对比,营造出鲜明的场景。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离别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恋,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展现了人文关怀的主题。

意象分析

  • 天子:象征权力与责任。
  • 红旗:代表朝廷的威严与荣耀。
  • 绿野: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 阙下:离别的场所,传统文化的象征。
  • 江南:富饶与美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天子念疲民”,这句话主要表达什么? A. 皇帝无心政事
    B. 皇帝关心民生
    C. 皇帝喜爱游玩

  2. “红旗高起焰”中的“红旗”象征什么? A. 叛乱
    B. 朝廷的威仪
    C. 战争

  3. 诗中“阙下亲知别”描绘的是哪种情感? A. 失落
    B. 友情
    C. 爱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夜泊牛头》,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送李起居赴池州》和王之涣的《送别》,两者都反映了离别的情感,但前者更注重于社会背景与人文关怀,而后者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西湖秋涸东池鱼窘甚因会客呼网师迁之西池为 游何山 赠治易僧智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答李端叔 和陶饮酒二十首 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 送运判朱朝奉入蜀七首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閠字旁的字 庭唐 苞笼万象 身字旁的字 镪水 包含盥的词语有哪些 行眠立盹 蓬生麻中 落槌 走石飞沙 鹵字旁的字 爪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天崩地塌 猛虎离山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一结尾的成语 谢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