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画竹 其二

《画竹 其二》

时间: 2025-05-06 20:42:15

诗句

萧萧飒飒半林秋,欲写风枝笔暂留。

何处一声声唧唧,暗虫窥月上墙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42:15

诗词名称: 画竹 其二

作者: 瞿应绍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萧萧飒飒半林秋,
欲写风枝笔暂留。
何处一声声唧唧,
暗虫窥月上墙头。

白话文翻译:

秋风瑟瑟,半边树林中传来阵阵声音,我正想描绘那随风摇曳的竹枝,却不禁停下笔来。耳边传来一阵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是有虫子在暗中窥视着墙头的明月。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声,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飒飒:风吹动的声音,强调风的急促。
  • 欲写:想要描绘。
  • 风枝:随风摇曳的竹枝。
  • 唧唧:虫鸣的声音,传达出自然的生机。
  • 暗虫:指隐藏的虫子,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 窥月:暗中观看明月,象征一种柔和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瞿应绍,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其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美。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秋季,正值竹林摇曳之时。诗人或是在外游玩,受到自然景象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细节的深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竹林的秋风和虫鸣声,展现了一种清冷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秋日情景。首句“萧萧飒飒半林秋”以声入景,描绘出秋风中的竹林,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接着“欲写风枝笔暂留”则表现了诗人在面对美丽的自然时,感到无法用笔描绘出其真实之美的无奈。最后两句通过虫鸣和月光的交织,增添了一层神秘感,暗示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无常。全诗在简洁的语言中透出深邃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悲凉与思索,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萧萧飒飒半林秋:表现出秋天的氛围,竹林在风中发出的声音,暗含了孤寂之感。
  2. 欲写风枝笔暂留:表达了诗人在创作时的犹豫与停顿,彰显对自然美的敬畏。
  3. 何处一声声唧唧:引入虫鸣声,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4. 暗虫窥月上墙头:虫子在暗中观察月亮,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对美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虫子在“窥月”,赋予虫子以人的行为,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照,描绘出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对美的追求和无法完全把握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与高洁。
  • :代表成熟与凋零,暗示生命的变迁。
  • 虫鸣:传递出自然的生机与幽静的气氛。
  • 明月:象征着理想与美好,虫子的窥视则暗示了对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萧萧飒飒”描绘了什么样的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2. 诗人在创作时感到的是什么情感? a) 轻松
    b) 犹豫
    c) 快乐
    d) 悲伤

  3. 诗中提到的“暗虫”代表了什么? a) 黑暗
    b) 对美的窥视
    c) 恐惧
    d) 伤感

答案

  1. c) 秋
  2. b) 犹豫
  3. b) 对美的窥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主题,表现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夜泊牛津》: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体现孤独与思乡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一萼红(束季博园池,在平江文庙前) 一萼红 四月十日,西樵司勋约过袁园看牡丹作 一萼红 夏雨初过,小园夜坐,次石帚韵写怀 一萼红 徐州怀古 一萼红 蔡浣霞《湖楼烟雨图卷》 一萼红 一萼红·盆梅 二郎神 用徐干臣韵,贻朱蕴华居士。析津之别,盖三十年矣 二郎神 二郎神·诉衷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斧凿痕 米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乛字旁的字 人造天体天文代号 鼻塌嘴歪 金字旁的字 容鬓 试习 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邋邋遢遢 欝纡 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拔丁抽楔 破柱求奸 谷字旁的字 走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