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黄休复茅亭

《题黄休复茅亭》

时间: 2025-05-02 12:39:29

诗句

聚散荣枯一梦中,西归亲友半成空。

唯馀大隐茅亭客,垂白论交有古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9:29

原文展示:

聚散荣枯一梦中,西归亲友半成空。唯馀大隐茅亭客,垂白论交有古风。

白话文翻译:

人生的聚会与分离、荣华与枯萎,仿佛只是一场梦;西归后,朋友亲人已半数离去,留下的都是空荡荡的回忆。唯有那位隐居在茅亭中的老者,白发苍苍,与我谈论往事,依然充满古朴的风范。

注释:

字词注释:

  • 聚散:相聚与分离,指人生中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别离。
  • 荣枯:繁荣与衰败,指事物的盛衰变化。
  • 西归:指向西方归去,通常用来形容回家或归隐。
  • 大隐:隐士,指那些选择隐居生活的人。
  • 茅亭:用茅草搭建的小亭子,象征隐逸生活。
  • 垂白:白发,常用来指年长者。

典故解析:

  • “大隐”与“茅亭”的意象,常见于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隐士通常被视为智慧与清高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任玠(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隐居生活的某个时刻,可能是在与朋友分别或反思人生的过程中产生的,表达了对过往的回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人生聚散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首句“聚散荣枯一梦中”以梦喻人生,蕴含了对生命短暂与变幻的哲思。诗人用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索。接下来的“西归亲友半成空”,不仅描述了亲友的离去,也映射了生活中的孤独与失落。诗中“唯馀大隐茅亭客”一句,转而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表明在纷扰的尘世中,隐者的生活显得格外宁静与高洁。最后一句“垂白论交有古风”则强调了隐士的淡泊与洒脱,体现了对古代士人风范的向往与敬仰。整首诗在忧伤与宁静之间游走,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隐逸的憧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聚散荣枯一梦中:人生的相聚与分离、繁荣与衰败,仿佛都在一场梦里,揭示了人生的虚幻与无常。
  • 西归亲友半成空:在归乡的途中,亲友已离散一半,表达了对失去的感慨。
  • 唯馀大隐茅亭客:唯有一位隐士留在茅亭中,象征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垂白论交有古风:老者白发苍苍,谈论往事,体现古代士人的风范与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梦,增强了人生无常的感受。
  • 对仗:如“聚散荣枯”,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聚散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生命哲理的深思,折射出对人际关系与人生意义的探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亭:象征隐逸与宁静,反映诗人向往的生活状态。
  • 白发:象征智慧与经历,体现了老者的深厚人文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聚散荣枯”指的是什么?
    A. 人生的聚会与分离
    B. 生活的繁荣与衰败
    C. A、B都有
    答案:C

  2. “唯馀大隐茅亭客”中的“隐”指的是什么?
    A. 隐秘
    B. 隐士
    C. 隐藏
    答案:B

  3.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与沉重
    B. 轻松与愉快
    C. 宁静与哲理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对比任玠的《题黄休复茅亭》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任玠的诗更强调人生的无常与回忆,而陶渊明则以自然景色表现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缑氏县作 榴花 蝶恋花 答资政邵谏议见寄二首 系裙腰 内直对月寄子华舍人持国廷评 和圣俞感李花 画舫斋记 圣无忧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四温成皇后合四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祖传秘方 一生一世 氏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轸慨 鬥字旁的字 远性 风字旁的字 言若悬河 如古涵今 伎乐 地价税 包含报的词语有哪些 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片字旁的字 莫措手足 诗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