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胡簿之阳朔

《送胡簿之阳朔》

时间: 2025-05-04 00:04:44

诗句

几年桂馆去人稀,白发怜君独远违。

过海定寻回估舶,出京才脱旧儒衣。

祠羞荔子传巫语,县闭榕阴放吏归。

亦欲居夷嗟未得,漫看鸿鹄向南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04:44

原文展示:

送胡簿之阳朔 高启 〔明代〕

几年桂馆去人稀,白发怜君独远违。 过海定寻回估舶,出京才脱旧儒衣。 祠羞荔子传巫语,县闭榕阴放吏归。 亦欲居夷嗟未得,漫看鸿鹄向南飞。

白话文翻译:

这几年在桂馆,离去的人渐渐稀少,看到你白发苍苍,独自远行,我感到怜悯。 你渡海后一定会寻找回程的商船,离开京城才刚刚脱下旧时的儒生衣裳。 祠堂里的荔枝供品传递着巫师的预言,县城里榕树的阴影下,官员们被放归家中。 我也曾想隐居在边远之地,但未能实现,只能随意地看着鸿鹄向南飞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桂馆:指文人雅集之地。
  • 去人稀:离去的人渐渐稀少。
  • 白发怜君:看到对方白发,感到怜悯。
  • 独远违:独自远行。
  • 回估舶:回程的商船。
  • 旧儒衣:旧时的儒生衣裳。
  • 祠羞荔子:祠堂里的荔枝供品。
  • 传巫语:传递巫师的预言。
  • 县闭榕阴:县城里榕树的阴影下。
  • 放吏归:官员们被放归家中。
  • 居夷:隐居在边远之地。
  • 嗟未得:未能实现。
  • 漫看鸿鹄:随意地看着鸿鹄。

典故解析:

  • 桂馆:古代文人雅集之地,常用于指代文人聚集的场所。
  • 鸿鹄:古代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明代诗人,字季迪,号青丘子,江苏苏州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尤擅长七言律诗。此诗是高启为送别友人胡簿前往阳朔而作,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多有游历和隐居的倾向。高启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远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白发怜君独远违”一句,既展现了友人的孤独和艰辛,也体现了诗人的同情和怜悯。后文通过“亦欲居夷嗟未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只能“漫看鸿鹄向南飞”,寄托了自己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几年桂馆去人稀”:描绘了桂馆中人渐渐稀少的情景,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2. “白发怜君独远违”:通过“白发”和“独远违”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怜悯。
  3. “过海定寻回估舶”:想象友人渡海后寻找回程的商船,展现了友人的艰辛旅程。
  4. “出京才脱旧儒衣”:通过“出京”和“脱旧儒衣”两个动作,表达了友人离开京城的决心和变化。
  5. “祠羞荔子传巫语”:通过“祠羞荔子”和“传巫语”两个意象,增添了神秘色彩。
  6. “县闭榕阴放吏归”:描绘了县城中榕树的阴影下,官员们被放归家中的情景。
  7. “亦欲居夷嗟未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因未能实现而感到遗憾。
  8. “漫看鸿鹄向南飞”:通过“漫看鸿鹄”这一动作,寄托了诗人的无奈和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鸿鹄”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 拟人:如“白发怜君”中的“怜”字赋予了白发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过海定寻回估舶,出京才脱旧儒衣”中的对仗结构。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友人并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友人远行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同情,同时也通过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无奈和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馆:文人雅集之地,象征着文人的聚集和交流。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衰老。
  • 鸿鹄:象征着志向远大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发怜君独远违”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什么情感? A. 羡慕 B. 同情 C. 愤怒 D. 厌恶

  2. 诗中“亦欲居夷嗟未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京城生活 B. 隐居生活 C. 海上旅行 D. 巫师预言

  3. 诗中“漫看鸿鹄向南飞”一句中的“鸿鹄”象征着什么? A. 平凡的人 B. 志向远大的人 C. 孤独的人 D. 衰老的人

答案:

  1. B. 同情
  2. B. 隐居生活
  3. B. 志向远大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
  • 李白《送友人》:描绘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

诗词对比:

  • 高启此诗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情感,但高启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李白的《送友人》则更多地描绘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高启此诗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集》:收录了高启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送别诗选》:收录了多首古代送别诗,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西江月·花气烘人尚暖 月下笛·万里孤云 惜红衣(赠伎双波) 壶中天(白香岩和东坡韵赋梅) 甘州(为小玉梅赋,并柬韩竹闲) 玲珑四犯(杭友促归,调此寄意) 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 风入松(溪山堂竹·别本作子昂竹石卷子) 小重山(题晓竹图) 霜叶飞(悼澄江吴立斋南塘、不碍、云山,皆其亭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系孙 贝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出众超群 己字旁的字 恻隐之心 包含天的成语 阒然 汪踦卫国 肉字旁的字 百杂香 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高唱入云 刀字旁的字 包含狗的成语 轩鹤冠猴 重色轻友 刮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