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0:44
寒山远欲无,春在冥蒙处。何如扫浮阴,尽放焦嶢露。
寒冷的山峦似乎遥不可及,春天却隐藏在朦胧的雾霭之中。不如去扫除这些浮沉的阴霾,尽情展现那焦嶢上的露珠。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春在冥蒙处”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春天虽然不明显,但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万物,反映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刘子翚,字德升,号幼昇,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意在描绘自然界中的春天景象,同时传达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变迁及个人的心境有关。
《石峰春霭》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刻意境的诗作。诗的开头“寒山远欲无”以寒山的形象引入,营造出一种遥远、空旷的氛围,给人一种孤寂的感受。这种寒冷的感觉与后面要表达的春天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出春天的隐秘与乍现。接着,“春在冥蒙处”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隐匿,似乎在提醒读者,春天并不总是明朗的,它也可能隐藏在朦胧的雾霭之中。
诗的后半部分,“何如扫浮阴,尽放焦嶢露”,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诗人提议去扫除那些浮动的阴霾,让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得以显现。这里的“焦嶢露”不仅指露珠的清新,还有一种对生命的畅想与期待。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思考与追求,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生命的感悟,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深厚。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寒山远欲无”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春在冥蒙处”中“冥蒙”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浮阴”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