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熊叔雅四咏·石峰春霭

《和熊叔雅四咏·石峰春霭》

时间: 2025-05-04 00:50:44

诗句

寒山远欲无,春在冥蒙处。

何如扫浮阴,尽放焦嶢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0:44

和熊叔雅四咏·石峰春霭

原文展示:

寒山远欲无,春在冥蒙处。何如扫浮阴,尽放焦嶢露。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山峦似乎遥不可及,春天却隐藏在朦胧的雾霭之中。不如去扫除这些浮沉的阴霾,尽情展现那焦嶢上的露珠。

注释:

  • 寒山:指寒冷的山,象征着孤寂和寒冷的环境。
  • 欲无:似乎没有的样子,表现出山的遥远和空旷。
  • 冥蒙:形容雾气迷蒙、朦胧,春天似乎隐藏在其中。
  • 浮阴:指浮动的阴霾,可能是指云雾或阴影。
  • 焦嶢:指焦灼的山峰或峭壁,象征着高耸的景象。
  • :晨露,象征着清新和生命的气息。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春在冥蒙处”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春天虽然不明显,但却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万物,反映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字德升,号幼昇,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意在描绘自然界中的春天景象,同时传达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背景可能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变迁及个人的心境有关。

诗歌鉴赏:

《石峰春霭》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刻意境的诗作。诗的开头“寒山远欲无”以寒山的形象引入,营造出一种遥远、空旷的氛围,给人一种孤寂的感受。这种寒冷的感觉与后面要表达的春天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出春天的隐秘与乍现。接着,“春在冥蒙处”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隐匿,似乎在提醒读者,春天并不总是明朗的,它也可能隐藏在朦胧的雾霭之中。

诗的后半部分,“何如扫浮阴,尽放焦嶢露”,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诗人提议去扫除那些浮动的阴霾,让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得以显现。这里的“焦嶢露”不仅指露珠的清新,还有一种对生命的畅想与期待。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思考与追求,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生命的感悟,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深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山远欲无:寒冷的山显得遥远,仿佛在召唤着人们去探寻。
  2. 春在冥蒙处:春天的气息悄然存在,但却被迷雾笼罩,难以捉摸。
  3. 何如扫浮阴:不如去清扫那些漂浮的阴霾,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尽放焦嶢露:让山峰上的露珠尽情展现,象征着清新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一种隐秘的存在,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山:象征孤独与寒冷,代表一种内心的寂寞。
  • :象征生命、希望与新生,带来温暖与生机。
  • 浮阴:代表阻碍与困扰,暗示生活中的困境。
  • 焦嶢露: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清新,代表着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山远欲无”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寂静与遥远
    • B. 热闹与欢快
    • C. 暖和与明亮
  2. “春在冥蒙处”中“冥蒙”指的是什么?

    • A. 明亮的春天
    • B. 朦胧的雾霭
    • C. 寒冷的冬天
  3. 诗中提到的“浮阴”指的是什么?

    • A. 天空的阳光
    • B. 漂浮的阴霾
    • C. 盛开的花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山》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1. 王维《终南山》:同样描绘自然景象,传达出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
  2. 杜甫《春望》:在描写春天的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前途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读与分析。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美学与文化内涵。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同钱志仲饭藉田钱孺文官舍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 岩下放言五首之灵椿台 颜徒贫乐斋二首 江南李後主梦观世音像赞 竹颂 几复读庄子戏赠 送陈季常归洛 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 东禅长老梦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知止足 同字框的字 梁尘踊跃 黄字旁的字 冠盖相属 瞚息 相对湿度 赔赃 望风而走 走字旁的字 包含跄的词语有哪些 丰功伟烈 牙字旁的字 观者如云 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高翔远翥 三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