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上西平

《上西平》

时间: 2025-07-27 21:17:56

诗句

升真天,溪九曲,岭千重。

青巉巉、云外芙蓉。

谁携蜡屐,踏遍三十六高峰。

只恐那、幔亭宝座尽苔封。

钧天奏,乾鱼祀,今寂寂,昔隆隆。

问篯铿、二子朦胧。

云裀霞褥,迢遥清夜宴秋风。

曾孙醉后,但无情、云雨西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17:56

原文展示:

升真天,溪九曲,岭千重。青巉巉云外芙蓉。谁携蜡屐,踏遍三十六高峰。只恐那幔亭宝座尽苔封。钧天奏,乾鱼祀,今寂寂,昔隆隆。问篯铿二子朦胧。云裀霞褥,迢遥清夜宴秋风。曾孙醉后,但无情云雨西东。

白话文翻译:

升真天,溪水蜿蜒曲折,山岭层峦叠嶂。青色的山峰在云外如同芙蓉盛开。是谁穿着蜡屐,走遍了三十六座高峰?唯恐那幔亭和宝座都被苔藓覆盖。天际的乐声,昔日的祭祀,如今都是寂静,往日的辉煌已成过往。问那篯铿的二位朋友,是否也感到迷茫。云帷霞被,遥远的清秋夜晚,微风中宴饮。曾孙沉醉后,却只剩无情的云雨在东流西逝。

注释:

  • 升真天:指道教所称的“真天”,即至高无上的天空。
  • 蜡屐:一种木屐,常用于登山。
  • 三十六高峰:指代险峻的山峰,具体指的是某一山脉的特点或数量。
  • 幔亭宝座:指一种华丽的座位,常用于古代的祭祀或宴会。
  • 钧天:指天上的神灵或神秘的天。
  • 篯铿:指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可能暗指某种音乐或文化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求可(约1640-约1700),清代诗人,字宗道,号宗光,江苏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山水之美,情感细腻,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思考。

诗歌鉴赏:

《上西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诗中用字精巧,意象丰富。开篇以“升真天”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高远的氛围,接着描绘出蜿蜒的溪流和重叠的山岭,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广阔的自然景观。青巉巉的山峰在云外如同盛开的芙蓉,既有视觉的美感,又蕴含了诗人的思考与怀念。

接下来的“谁携蜡屐,踏遍三十六高峰”,以问句形式引发读者思考,诗人似乎在追问自己的心灵归处,表达了对探索与冒险的渴望。诗中提到的“幔亭宝座尽苔封”,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过往的辉煌被遗忘,诗人对历史的感慨让人深思。

最后,诗人以“曾孙醉后,但无情云雨西东”收尾,展现了一种无奈与失落感,似乎在说即使曾经醉心于自然与文化,最终仍旧要面对现实的无情。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错,表现出对生命与时间的沉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升真天,溪九曲,岭千重:描绘神秘的天空与蜿蜒的溪流、重叠的山峦,展现自然的壮丽。
  2. 青巉巉云外芙蓉:形容青山如芙蓉般美丽,突出自然之美。
  3. 谁携蜡屐,踏遍三十六高峰:以问句形式引出对探险的渴望与对未知的向往。
  4. 只恐那幔亭宝座尽苔封:表达对历史与辉煌的遗憾,暗示时间的流逝。
  5. 钧天奏,乾鱼祀,今寂寂,昔隆隆:对比过去与现在,反映出历史的沧桑。
  6. 问篯铿二子朦胧:引入对友人的问候,暗示对知音的希望与追求。
  7. 云裀霞褥,迢遥清夜宴秋风:描绘秋夜的宴会,营造一种浪漫而宁静的氛围。
  8. 曾孙醉后,但无情云雨西东:最后以无情的自然景象作为结尾,传达一种人生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巉巉云外芙蓉”,将青山比作芙蓉,形象生动。
  • 对仗:如“今寂寂,昔隆隆”,形成鲜明对比,强调时间的变化。
  • 拟人:将自然景观赋予人性,增加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与时光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升真天: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溪九曲:象征人生的复杂与蜿蜒。
  • 三十六高峰:象征挑战与探索精神。
  • 幔亭宝座:指代过往的荣耀与辉煌。
  • 云裀霞褥:象征浪漫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升真天”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道教的理想境界
    • C) 一种乐器
    •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蜡屐”是什么?

    • A) 一种酒
    • B) 一种鞋
    • C) 一种乐器
    • 答案:B
  3. “钧天奏,乾鱼祀”反映了什么?

    • A) 现代生活
    • B) 传统祭祀文化
    • C) 自然现象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情感,但陆求可的《上西平》更注重对历史与文化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陆求可《上西平》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作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长相思 秋夜 长相思 长相思 无色界 长相思 长相思•闺恨 长相思 题甘楼 长相思·晨有行路客 长相思(春晚) 长相思(暮春) 长相思(佳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择开头的成语 亡不待夕 辽东白豕 侧歪 刊木 丶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包含纤的成语 暗箭中人 侵紊 几字旁的字 风汉 掠剩 业字旁的字 珠玉之论 母字旁的字 狮威胜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