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0: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0:39
叹年华,看不尽,短亭花。更冬残雪后停车。问谁相忆,寄来满幅是烟霞。分明指有,西陵渡口人家。沧洲近,知何处,空历遍,路途赊。念君也留滞西平,思时便望,望时还见暮云遮。何年携我,向青山麓碧湖涯。
感叹岁月的流逝,看不完短亭旁的花。更在冬雪残留之后停下了脚步。问谁在牵挂,寄来满幅烟霞的画卷。清晰地指向西陵渡口的人家。沧洲近在眼前,但不知何处,空自走遍,路途漫长而遥远。想念你也滞留在西平,思念时常向往,向往时还见暮云遮住了视线。何年能携手,向青山绿水之畔。
毛奇龄(约1640-?),字时中,号梦庵,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兼工书法。他生活在清初,受到了当时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的影响,其作品常充满感慨与思考。
此诗写于毛奇龄对友人的思念之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人生短暂、友情珍贵的深切思考。
《上西平》是一首富有抒情色彩的古诗,它深刻地探讨了时间、友情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诗的开头,诗人以“叹年华”引入,显示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慨,短亭旁的花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生命。此后,诗人通过“冬残雪后停车”的描绘,展现了冬季的凄清和内心的孤寂。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问候的方式,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并借“烟霞”描绘出一种模糊而美丽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情感的寄托。特别是“分明指有,西陵渡口人家”一句,展现出一种清晰而又朦胧的情感交织,仿佛在诉说着对往昔的追忆。
接下来的“沧洲近,知何处”则表达了对远方的渴望与迷茫,诗人在行走中感受到的路途遥远,恰似人生的旅程。最后,诗人以“何年携我,向青山麓碧湖涯”结束,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与向往,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叹年华,看不尽,短亭花。
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叹,短亭旁的花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生命。
更冬残雪后停车。
冬天的残雪让人停下脚步,暗示内心的沉思与孤寂。
问谁相忆,寄来满幅是烟霞。
诗人发出对友人的问候,感慨情感的寄托在美丽的自然景象中。
分明指有,西陵渡口人家。
清晰的描绘出离别的地点,增添了思念的情感。
沧洲近,知何处,空历遍,路途赊。
表现对远方的渴望,但又感到无从追寻。
念君也留滞西平,思时便望,望时还见暮云遮。
思念朋友滞留在西平,时常仰望天空,看到暮云遮掩。
何年携我,向青山麓碧湖涯。
最后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与向往。
整首诗围绕着对时间的感慨、对友谊的思念及对自然的热爱,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它不仅仅是对友人的呼唤,也是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深刻反思。
诗中“短亭花”象征什么?
A. 长久的爱
B. 短暂的美好
C. 人生的旅程
“冬残雪后停车”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孤寂与沉思
C. 兴奋
诗的最后一句“何年携我,向青山麓碧湖涯”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状的满足
答案:1. B 2. B 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