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2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20:23
水调歌头·不成三五夜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不成三五夜,不放霎时晴。
长街灯火三两,到此眼方明。
把似每时庭院,传说个般障子,
无路与君行。
推手复却手,都付断肠声。
漏通晓,灯收市,人下棚。
中山铁马何似,遗恨杳难平。
一落掺挝声愤,再见大晟舞罢,
乐事总伤情。
便有尘随马,也任雨霖铃。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不如意的夜晚,月亮未能如期而至,仿佛连时间也在延续。长街上只零星的几盏灯火,等我走到此处,才感到眼前一亮。回想起往日庭院中相聚的时光,传说中那种障碍似的隔断,无路可走与君同行。相互推手,终究只留下断肠的哀伤。漏水的时钟已经敲响,灯火熄灭,街市也已关闭,行人已然散去。中山的铁马声何其相似,留下的遗恨难以平息。那一声声沉重的鼓声如愤怒般响起,再次见到大晟的舞乐已然结束,欢乐的事物总是令人感伤。即使有尘土随马而来,也任凭雨霖铃声响起。
刘辰翁,字君昊,号天游,南宋时期的词人,以豪放而清丽的风格著称。他的诗词常常蕴含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借用夜晚的意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水调歌头·不成三五夜》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无奈的失落。开头的“不成三五夜”,直接点出诗人在期待中失望的心情,暗示着月亮未能如期而至,营造了一种朦胧而又孤独的氛围。随后,诗人描绘了长街上零星的灯火,这些微弱的光亮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珍贵,象征着人们对希望的渴求。
在“把似每时庭院”一句中,诗人追忆往昔,想象与友人欢聚的情景,却发现现实中却是无路可走的孤独。这里的“障子”不仅是物理上的隔断,更是心灵上的隔阂,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借助“中山铁马”一词,引出对往日战斗与激情的回忆,这种英雄情怀与对美好时光的悼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最后的“便有尘随马,也任雨霖铃”,则是对现实的释怀,虽有尘埃与雨滴,也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宽容与包容。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深沉的情感。
“不成三五夜”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中山铁马”象征什么?
“乐事总伤情”反映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