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21: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1:24
原文展示:
面川亭 文同 〔宋代〕 幽亭最孤亭,直入乱丛间。 近晚独来此,有谁相与闲。 卷帘通大野,临槛数前山。 便欲教携酒,陶然踏月还。
白话文翻译:
在这幽静的亭子中,它最为孤独,直直地矗立在杂乱的丛林之间。 傍晚时分,我独自来到这里,有谁能与我一同闲适地相伴呢? 卷起帘子,视野通向广阔的野外,站在栏杆前,数着远处的山峦。 我便想让人带上酒,陶醉在这宁静中,踏着月光归去。
注释:
诗词背景: 文同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幽静的亭子中独享自然美景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幽静孤独的亭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到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深切向往。诗中“幽亭最孤亭,直入乱丛间”一句,既描绘了亭子的位置,又暗示了诗人的心境。随后的“近晚独来此,有谁相与闲”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最后两句“便欲教携酒,陶然踏月还”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幽静的亭子和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幽亭”象征什么? A. 孤独和宁静 B. 热闹和繁华 C. 悲伤和忧愁 答案:A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战争的厌恶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A
诗中的“踏月还”表达了什么? A. 夜晚的恐惧 B. 诗意的归途 C. 匆忙的行程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