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西施 / 咏苎萝山

《西施 / 咏苎萝山》

时间: 2025-07-27 21:14:49

诗句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14:49

原文展示: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白话文翻译:

西施是越溪的女子,出身于苎萝山。
她的美丽掩盖了古今,连荷花都为她的容颜感到羞愧。
她在碧水中浣纱,悠然自得,和清波一起闲适。
她那白皙的牙齿真是难以启齿,沉吟在碧云之间。
勾践为了她而征战,扬蛾轻盈地进入吴国。
她曾被带入馆娃宫,那里遥不可及,难以攀登。
她虽已破了夫差的国家,千秋之后却依然不曾归来。


注释:

  • 苎萝山:指的是越国的一个山名,传说西施出自此地。
  • 秀色掩今古:形容西施的美丽超越了历史长河。
  • 荷花羞玉颜:形容西施的美丽连荷花都感到自愧不如。
  • 浣纱:洗纱,古代女性的日常活动。
  • 勾践:指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因西施而复国。
  • 馆娃宫:古代宫殿名,暗指西施被俘后进入吴国的后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仙”。他的诗以豪放、奔放的个性著称,常常融入个人情感,表现出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西施》创作于李白的晚年,正值唐代盛世,文学艺术蓬勃发展。李白以西施的美丽传说为题材,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


诗歌鉴赏:

在《西施》中,李白以西施的美丽为主题,展现了她的传奇故事和历史命运。开篇即点明西施的身份,指出她来自苎萝山,设置了美丽的背景。接着,诗人用“秀色掩今古”来强调西施的绝世容颜,使人联想到她与历史长河中的其他美女相比,依然光彩夺目。接下来的“荷花羞玉颜”,则将西施的美丽与自然之物相结合,增强了她的神秘感和典雅气质。

“浣纱弄碧水”描绘了西施在水边悠闲的景象,既表现了她的温柔又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随后,诗人提到“勾践”,暗示了西施被卷入历史的漩涡,成为国家争斗的牺牲品。

最后几句描绘了西施的命运,她虽曾与勾践一同复国,但最终却被历史遗忘,令人感到无奈与惋惜。通过西施的故事,李白不仅表现了对美的赞美,也反映出对历史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介绍西施的出身,暗示她的美丽与高贵。

  2.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形容西施的美丽超越历史,连荷花都感到自愧不如。

  3.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描绘西施在水边浣纱的宁静景象,表现她的优雅。

  4.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反映西施的内心世界,难以言表的情感。

  5.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及西施与勾践的关系,暗示她的美丽与国家命运交织。

  6.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描述西施被带入吴国后宫的无奈,象征着命运的无情。

  7.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表达西施虽助勾践复国,最终却未能归来,令人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秀色掩今古”,将西施的美丽与时间对比,突出其独特。
  • 拟人:如“荷花羞玉颜”,赋予荷花情感,增强美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西施的美丽与命运,展现了历史的无常与个人的悲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西施:象征绝世美丽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2. 荷花:代表纯洁、美丽,与西施的美相映成趣。
  3. 碧水:象征清澈与宁静,反映西施的内心世界。
  4. 勾践:连接个人与历史,代表国家的命运。
  5. 夫差国:象征历史的沧桑与无情,反映个人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施出自哪个地方?

    • A. 苎萝山
    • B. 吴国
    • C. 齐国
  2. 李白将西施与哪个自然物进行对比?

    • A. 竹子
    • B. 荷花
    • C. 青松
  3. 勾践为了谁而征战?

    • A. 西施
    • B. 夫差
    • C. 君王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丽人行》
  • 白居易《长恨歌》

诗词对比:

李白的《西施》与杜甫的《丽人行》,两首诗都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但李白更注重历史与命运的交织,而杜甫则关注女性的生活与情感。两者在意象使用与情感基调上各有特色,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的解析与学习,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西施》的美学与历史意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官舍见月三首 古乐府用礼禅灭翁韵四·凤引雏 林同年被檄来体访民租寓僧舍有诗因次韵 头韵双桂 古意谢崔扬州辟 其三 镜月酒后戏呈及甫 和虞仲易送行 其二 次张义立登九顶三绝 其三 乌尤 蜘蛛 古意谢崔扬州辟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身镜体牖 斤字旁的字 伊兰 匸字旁的字 璧池 糸字旁的字 迅动 十指如椎 包含燔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画中有诗 齐字旁的字 宸汉 家常饭 展转反侧 罪大弥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