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崖州洗兵亭

《题崖州洗兵亭》

时间: 2025-08-14 04:45:12

诗句

一带清波六月凉,洗兵安用挽天潢。

哥舒血蹴红凝箭,子美苔欹绿卧枪。

玉垒尘清闲擂鼓,玳筵风静细流觞。

澹庵临水空惆怅,洛水凌波见未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4 04:45:12

原文展示:

题崖州洗兵亭
作者: 胡铨 〔宋代〕

一带清波六月凉,
洗兵安用挽天潢。
哥舒血蹴红凝箭,
子美苔欹绿卧枪。
玉垒尘清闲擂鼓,
玳筵风静细流觞。
澹庵临水空惆怅,
洛水凌波见未尝。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一片清澈的水面在六月里显得格外凉爽,洗兵的场景何必用挽弓的方式来表达呢?哥舒翰的血染红了箭矢,李白的枪在青苔上倾斜而卧。玉垒山的尘埃清净,悠闲地鼓声响起,玳瑁席上的风静得可以细细品酒。澹庵临近水边,心中却感到空虚惆怅,洛水之上波光闪烁,何时能见到那样的景致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崖州:地名,今海南省三亚市。
  • 洗兵:洗去兵器上的血污。
  • 哥舒:指唐代将领哥舒翰。
  • 子美:指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玉垒:指玉垒山,地名。
  • 玳筵:用玳瑁制作的酒席。
  • 澹庵:清静的庵室。

典故解析

  • 哥舒翰:历史上著名的将领,曾参与多次战役。
  • 子美:李白的别号,代表了诗人豪放的个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铨(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白山,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崖州地区因其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成为诗人们吟咏的对象,诗作中反映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崖州洗兵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战争的反思。诗的开头用“清波”与“六月凉”形象地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似乎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句子提到了哥舒翰和李白,使得诗的主题更加厚重,历史的回响在诗中交织。后半部分,诗人对个人的惆怅和宇宙的渺小感慨交融,展现了深邃的哲理思考。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艺术性,既有自然的美,也有历史的沉重,形成了独特的对比,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禁思考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损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带清波六月凉:描绘了夏天的清澈水面,给人以凉爽之感。
  2. 洗兵安用挽天潢:洗兵的场景与挽弓的动作形成对比,暗示战争的无奈。
  3. 哥舒血蹴红凝箭:提到哥舒翰的战斗,血染箭矢。
  4. 子美苔欹绿卧枪:李白的诗意与战斗的残酷交织,枪矗立在青苔上。
  5. 玉垒尘清闲擂鼓:描绘美丽的玉垒山,鼓声悠远。
  6. 玳筵风静细流觞:酒席上的安静,流动的酒杯,暗含悠然自得的心境。
  7. 澹庵临水空惆怅:身处清幽之地,心中却感到惆怅。
  8. 洛水凌波见未尝:对美好景致的渴望,表达对往昔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洗兵”比喻历史的洗礼。
  • 对仗:诗句之间有对称之美,如“清波”与“静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崖州洗兵亭,探讨了历史与自然的关系,既有对和平的渴望,也有对战争的反思,传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波:象征宁静与美好。
  • 洗兵:象征战争与历史的沉重。
  • 哥舒与子美:历史人物的意象,代表着壮烈与豪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哥舒”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李白
    • B. 哥舒翰
    • C. 王之涣
  2.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A. 愉悦
    • B. 惆怅
    • C. 愤怒
  3. “一带清波”中的“带”字意指什么?

    • A. 一条
    • B. 一片
    • C. 一处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胡铨的《题崖州洗兵亭》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以水为意象,前者更多地反映了对历史的惆怅,后者则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左先辈 河桥楼赋得群公夜宴 贻钓鱼李处士 秋夜同友人话旧 江馆秋夕 送僧中孚南归 江边秋夕 贻净居寺新及第 山中春晚寄贾员外 再游韦曲山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牙行 羊字旁的字 鸷毒 玉字旁的字 一脉香烟 隹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阎罗妖 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十八重地狱 長字旁的字 满溢 通人达才 得寸进尺 攀今比昔 点指划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