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3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36:00
避难雪窦之西坑游西麓庵
作者: 陈著〔宋代〕
山閒筑屋古西坡,小小规模净似磨。
两壁鼓钟来雪窦,四围松竹护云窝。
轩窗有趣高僧远,门户无遮俗客多。
我寄前林时一到,未知风月意云何。
在山间的古老西坡上建有一间小屋,规模虽小,却洁净如磨石一般。
两面墙壁上传来雪窦寺的钟声,四周松树和竹子环绕着这处云雾之地。
窗外景色有趣,远方的高僧不知去向,门口却常有俗客光顾。
我寄居在前面的树林中,时常来到这里,却不知道这风月的情意究竟如何。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活于社会动荡时期,作品多表现宁静的山林生活,有着深厚的佛教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避难期间,借描写西麓庵的环境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同时也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避难雪窦之西坑游西麓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隐秘而宁静的庵堂,诗中所描绘的环境既清幽又充满禅意,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诗的开头通过“山閒筑屋古西坡”引入,呈现出一幅静谧的山间景象,接着“规模净似磨”则强调了庵堂的清洁与简朴,符合禅宗的思想。两壁的钟声和四周松竹的环绕,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让人心生向往。
“轩窗有趣高僧远,门户无遮俗客多”一句,展现了庵堂的宁静与世俗的对比,虽有高僧,但随着俗客的到来,似乎又打破了这份宁静。最后一句“我寄前林时一到,未知风月意云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虽身处此地,却对风月的情感感到迷茫,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总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感悟与生动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尘世纷扰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山閒筑屋”描绘的是哪个位置?
作者在诗中提到的庵堂是用什么形容的?
诗人寄居在什么地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