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5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54:44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在青色泥泞的路上早晨出发,傍晚又陷入青泥之中。
泥泞的路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砌墙的劳动力果然艰辛。
不畏惧这条路漫长,愿同样的人一同在此沉没。
白马如同铁骊,小孩也变成了老翁。
可怜的猿猴发出哀鸣,死去的鹿儿力竭而亡。
我寄语北来的旅人,希望你们不要匆忙前行。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作品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涉及社会、历史、民生等多个方面。
该诗创作于贞元五年(789年),背景为杜甫在同谷西境的泥功山时期,因当时社会动荡,民众苦难,诗人通过描写艰难的行旅,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希望。
杜甫的《泥功山》通过描写旅途的艰辛,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挣扎。全诗以“青泥”作为意象,暗示了生活道路的泥泞与艰辛,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与悲观的态度。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细腻地描述了行旅的辛劳,早晨出发,傍晚却依然身陷泥泞之中,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疲惫感。
在诗中,杜甫不仅仅描绘了环境的恶劣,也通过“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来展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悲剧感,更突出了人们在艰难中所承受的沉重压力。
最后一句“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是诗人对后人的忠告,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不要急于求成,应当珍惜当下,体会生活的真正意义。这句寄语也体现了杜甫对未来的关怀与希望,尽管身处困境,但他依然希望后人能够体会生活的真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艰难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反映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旅途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人们的关怀与寄托,强调应对生活的态度。
诗中“青泥”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艰难的道路
C. 迷人的风景
D. 宁静的生活
诗人寄语北来人希望他们怎样?
A. 快速前行
B. 慢慢享受
C. 不要匆匆
D. 勇往直前
“白马为铁骊”中的比喻主要强调了什么?
A. 生活的甜美
B. 时间的无情
C. 自然的美丽
D.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