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鲁有开中大知洺州次子瞻韵

《送鲁有开中大知洺州次子瞻韵》

时间: 2025-05-02 09:30:32

诗句

仲连虽不仕,而非绮与园。

逡巡笑谈间,屡解战斗繁。

子敬识二孙,长揖鼓鼙喧。

意气感周郎,振策起江村。

二贤继英风,千载为高门。

曾孙事仁祖,风义夙所敦。

台阁余故事,父老称遗言。

白发识公子,十载友元昆。

婆娑久不试,俯仰色愈温。

五马忽嘶鸣,朱轮夹征轩。

旌旄隔河至,部曲几人存。

铜虎不可留,刍狗行当燔。

秋潦决河防,遗黎化惊魂。

忧心念千里,何暇把一樽。

西城叩门别,南风吹帽翻。

嗟我限出竭,未敢逾短垣。

新晴水尚壮,想见民惊奔。

安得万丈堤,止此百里浑。

姑尔救一境,谁当理其源。

百闻贵一见,尺书为我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30:32

原文展示

送鲁有开中大知洺州次子瞻韵
作者:苏辙

仲连虽不仕,而非绮与园。
逡巡笑谈间,屡解战斗繁。
子敬识二孙,长揖鼓鼙喧。
意气感周郎,振策起江村。
二贤继英风,千载为高门。
曾孙事仁祖,风义夙所敦。
台阁余故事,父老称遗言。
白发识公子,十载友元昆。
婆娑久不试,俯仰色愈温。
五马忽嘶鸣,朱轮夹征轩。
旌旄隔河至,部曲几人存。
铜虎不可留,刍狗行当燔。
秋潦决河防,遗黎化惊魂。
忧心念千里,何暇把一樽。
西城叩门别,南风吹帽翻。
嗟我限出竭,未敢逾短垣。
新晴水尚壮,想见民惊奔。
安得万丈堤,止此百里浑。
姑尔救一境,谁当理其源。
百闻贵一见,尺书为我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同时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提到的仲连,虽未出仕,却也并非只知享乐;在闲聊间却能屡次解开战斗的纷扰。提到子敬与二孙的交情,表现出对英杰的钦佩。诗中多次提到历史人物,展现了作者对前贤的敬仰与对后辈的期望。诗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忧虑,以及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

注释

  1. 仲连:指平原君赵胜的朋友,虽不仕官,但有高尚的情操。
  2. 子敬:即子贡,孔子的学生之一,善于交际。
  3. 周郎:指周瑜,三国时期的名将,英俊才华出众。
  4. 仁祖:指唐朝的李世民,因其治国有道受到后世的敬仰。
  5. 铜虎:象征权位或荣耀,不能长留。
  6. 秋潦:指秋天的洪水,意指自然灾害。

诗词背景

苏辙,字子瞻,号颍滨,北宋著名文学家,是苏轼的弟弟。他在政治上曾历任多职,诗风和兄长相似,兼具豪放与细腻。本诗写于送别友人之际,表现了对友人的珍重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思考。宋代正值动荡时期,诗人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苏辙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与细腻的情感描写,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述,表现出对英雄气概的向往与对和平的渴望。开头两句提到仲连,强调即使未出仕,却也照样可以有大作为,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通过对友人的祝福,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人际关系的复杂。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对社会动乱的忧心逐渐显露,尤其是在对百姓苦难的描写上,展现了深厚的民生关怀。结尾部分则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希望,既希望能有更好的治理,又感受到现实的无力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仲连虽不仕,而非绮与园:即使仲连没有做官,但也不是追求享乐的人。
  • 逡巡笑谈间,屡解战斗繁:在闲聊中常能解开纷争。
  • 子敬识二孙,长揖鼓鼙喧:子贡与二孙的交情,表现出亲密。
  • 意气感周郎,振策起江村:受周瑜的激励,勇敢行动。
  • 二贤继英风,千载为高门:后人继承前贤的英风,千年不衰。
  • 曾孙事仁祖,风义夙所敦:后代继续追随仁义的祖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发识公子,十载友元昆”,形成工整的句式。
  • 比喻:如“铜虎不可留”,象征权力与荣耀。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珍重,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与忧虑,展示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仲连:象征高洁的品德。
  • 江村:代表乡土情怀与安宁。
  • 铜虎:象征权力的不稳定与流转。
  • 秋潦:自然灾害的隐喻,表现社会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的字是什么?

    • A. 子瞻
    • B. 子敬
    • C. 元昆
  2. 诗中提到的“铜虎”象征什么?

    • A. 权力
    • B. 友谊
    • C. 财富
  3. 诗中提到的“周郎”是谁?

    • A. 李白
    • B. 周瑜
    • C. 曹操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辙的《送鲁有开中大知洺州次子瞻韵》与李白的《送友人》都表达了送别的情感,前者更注重历史典故和对社会的思考,而后者则更显豪放洒脱的个性。两者共同体现了对友人的珍重,但在情感表达上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距建德县十里绝一小湖滨湖小山多可爱作诗记 距建德县十里绝一小湖滨湖小山多可爱作诗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豆字旁的字 鲈鱼脍 四点底的字 清雨 昏头昏脑 三点水的字 金迷纸醉 越鸟南栖 以蠡测海 无以复加 長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旧案 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神谋妙算 曲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