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9:48
荒凉荆门西,泉水谁为泄。
发源虽甚微,来意不可折。
平铺清池满,皎皎自明澈。
甘凉最宜茶,羊炙可用雪。
炎风五月交,中夜吐明月。
太守燕已还,青嶂空嵲嵲。
泉上白发翁,来饮杯馔阙。
酌水自献酬,箕踞无礼节。
区区游泉人,常值午日烈。
回首忧重城,赏玩安能彻。
这首诗描绘了荆门西边的荒凉景象,泉水流淌却不知是谁在引导它。尽管泉水的源头微小,但它的来意却不可阻挡。清澈的水面上铺满了平静的池塘,水光明亮透彻。泉水甘甜凉爽,最适合泡茶,搭配羊肉烧烤时更是美味。炎热的五月,夜晚明月高悬,太守已经返回,青山显得空旷而清冷。泉边坐着一位白发老人,他来这里饮水,桌上却没有佳肴。老人自斟自饮,随意而坐,毫无礼节。那些游玩泉水的人们,常常在烈日下光顾这里。回望城市的忧虑,如何能尽情享受眼前的美景呢?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寒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是苏轼的弟弟,与兄长并称。苏辙的诗歌风格多样,常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赞美。
此诗写于苏辙在荆门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泉水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思考与隐忧。
苏辙的《答荆门张都官维见和惠泉》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泉水与自然景观的热爱。诗的开头描绘了“荒凉荆门西”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孤寂的氛围。紧接着,诗人通过对泉水的描述,展现了它的清澈和甘甜,暗示了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源泉。
在“炎风五月交,中夜吐明月”中,诗人通过季节的变化与自然景象的交融,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尤其是“太守燕已还,青嶂空嵲嵲”的句子,突出了人事的变迁与自然的永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的最后,诗人回首城市的忧虑,表明了内心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苏辙通过泉水的清凉,寄托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但同时也无法逃避世俗的烦恼。
整首诗通过清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烦恼的思考,揭示了生命的清纯与社会的复杂。
诗中所描绘的地点是哪儿?
诗人提到的适合搭配泉水的食物是?
诗中描述的季节是什么?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辙的《答荆门张都官维见和惠泉》,同时也能欣赏到古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