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4:14
木叶未全脱,水流故自闲。
才登高阁坐,便觉大江环。
风细如闻梵,云垂莫辨山。
晚来松径里,隐隐一僧还。
树上的叶子还未完全掉落,水流依旧悠闲自得。刚刚登上高阁坐下,就感到大江环绕。微风轻柔,似乎能听到佛教的梵音,云雾低垂,难以分辨山的轮廓。傍晚时分,松树小径中,隐隐约约传来一位僧人的身影。
雷思霈(约1555年-约1620年),字正愚,号静轩,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体现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思考。
《九日宿东山寺四首》的创作背景是作者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登高远望,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事的沧桑。东山寺作为一个隐逸之地,为诗人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环境,使他得以沉思和创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作者在东山寺的高阁上,俯瞰江水流淌、山色朦胧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诗的开头以“木叶未全脱,水流故自闲”引入,给人一种清新、悠闲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恬淡。接着,随着“才登高阁坐,便觉大江环”的描写,诗人将视线转向周围的景致,表现出一种开阔的胸怀与对大自然的敬畏。
“风细如闻梵,云垂莫辨山”两句,运用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微风中带着佛音,令人心灵得到洗涤。最后一句“晚来松径里,隐隐一僧还”,则通过描绘僧人的身影,增添了人文的气息,暗示着修行与内心的归属感,使整首诗在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之间达到了一种和谐的平衡。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诗中蕴含的佛教元素,暗示了对生命的思考与超脱。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风细如闻梵”中的“梵”指的是什么?
A. 佛教的音乐
B. 风的声音
C. 水流的声音
D. 松树的声音
诗人隐约看到的是什么?
A. 一位老者
B. 一位僧人
C. 一位游人
D. 一只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