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塞下柳 其三

《塞下柳 其三》

时间: 2025-05-03 19:20:19

诗句

折尽高枝与亚枝,江潭凄恻早秋时。

只因易得翻无况,要在关山笛里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20:19

原文展示:

折尽高枝与亚枝,江潭凄恻早秋时。只因易得翻无况,要在关山笛里吹。

白话文翻译:

折尽了高枝和次枝,江边的潭水在这早秋的时节显得格外凄凉。只因为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显得无所谓,真正的情感却要在关山之中用笛声来表达。

注释:

  • 折尽高枝与亚枝:折断了所有的高枝和次枝,意指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已到极致。
  • 江潭凄恻:江边的潭水显得凄凉、悲伤,传达出秋天的惆怅。
  • 早秋时:指秋天的早期,气候逐渐转凉,给人以萧索的感觉。
  • 只因易得翻无况:因为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被珍视,显得无所谓。
  • 要在关山笛里吹:真正的情感需要在遥远的关山中通过笛声来传达,暗示对远方或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涉及的“关山”和“笛声”可以联想到古人对边塞生活和情感的描绘,如王维的《送别》中的笛声和对山川的思念。这些元素在古代诗歌中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和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兆仑,清代诗人,生于晚清时期,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事,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个人情感于自然景观中。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心境交织的时期,诗人借自然景象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反映出对人生、情感的思索。

诗歌鉴赏:

《塞下柳 其三》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诗中“折尽高枝与亚枝”一句,既是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是对失去的感慨;而“江潭凄恻早秋时”则描绘了秋秋的萧索,江水的静谧与凄凉,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孤独。诗的最后两句“只因易得翻无况,要在关山笛里吹”,则呈现出一种对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意识到那些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视,真正的情感却需要在远方的关山中通过笛声来传达,这种对情感的渴望与思考,使整首诗富有哲理与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折尽高枝与亚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内心的失落。
    • “江潭凄恻早秋时”:描绘秋天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只因易得翻无况”:反映对生活中平常之物的漠然态度。
    • “要在关山笛里吹”:强调真正的情感需要更加深远的表达。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枝”与“亚枝”,形成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使诗意更为生动。
    • 象征:关山与笛声象征着遥远的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对情感的反思,以及对真实情感表达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高枝与亚枝:象征着追求与失落的美好事物。
  • 江潭:表现出环境的孤独与凄凉。
  • 关山与笛声:象征着遥远的思念和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潭凄恻早秋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凄凉
    • C. 愤怒
    • D. 兴奋
  2. 诗中“折尽高枝与亚枝”意指什么?

    • A. 追求美好
    • B. 失去希望
    • C. 获得成功
    • D. 感到幸福
  3. 诗中提到的“关山笛里吹”意指什么?

    • A. 旅行的乐趣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生活的热爱
    • D. 对美食的享受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二者都表达了对情感与自然景象的思考,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陈兆仑则更多地展现了个人对失去的感慨与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避贼 送陈忠玉兼寄尹梦得黄仲通并寄季通侄五首 赠南回了丰上人三首 其一 咏鹤五首 九日 防江二首 柴门晚步 赠相僧杨嬾散 松门 晚行阁道自对溪趋小柏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飞昂 双人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断梗飘蓬 乛字旁的字 峻直 英艳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有哪些?带虫的汉字大全 不辱使命 身微力薄 好言甘辞 绚焕 小开头的成语 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韭字旁的字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显祖荣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