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27:08
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
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
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
两鸟各闭口,万象衔口头。
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
有耳聒皆聋,有口反自羞。
百舌旧饶声,从此恒低头。
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
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
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
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
草木有微情,挑抉示九州。
虫鼠诚微物,不堪苦诛求。
不停两鸟鸣,百物皆生愁。
不停两鸟鸣,自此无春秋。
不停两鸟鸣,日月难旋輈.不停两鸟鸣,大法失九畴。
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丘。
天公怪两鸟,各捉一处囚。
百虫与百鸟,然后鸣啾啾。
两鸟既别处,闭声省愆尤。
朝食千头龙,暮食千头牛。
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27:08
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
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
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
两鸟各闭口,万象衔口头。
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
有耳聒皆聋,有口反自羞。
百舌旧饶声,从此恒低头。
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
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
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
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
草木有微情,挑抉示九州。
虫鼠诚微物,不堪苦诛求。
不停两鸟鸣,百物皆生愁。
不停两鸟鸣,自此无春秋。
不停两鸟鸣,日月难旋輈。
不停两鸟鸣,大法失九畴。
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丘。
天公怪两鸟,各捉一处囚。
百虫与百鸟,然后鸣啾啾。
两鸟既别处,闭声省愆尤。
朝食千头龙,暮食千头牛。
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这首诗描绘了两只鸟从远方飞来,来到中原。它们一只落在城市,一只栖息在幽静的山岩上。由于不能相伴歌唱,从此已经过去了三千个秋天。两只鸟都闭口不鸣,世间万物也随之沉默。春风起时,万鸟飞舞,却没有它们的声音。两只鸟若相逢,便会欢鸣百日不休。可是,听到的耳朵则变得聋了,开口的却感到羞愧。那些过去喧闹的鸟儿,从此都低下了头,不再歌唱。即使生病也不再呻吟,默默无声直到死去。雷声宣告天公,万物需要滋润。从两鸟鸣叫之后,雷声变得沉寂。鬼神也害怕嘲讽,造化似乎停滞不前。草木似乎也有微妙的情感,挑剔地指向四方。小虫鼠虽微小,却难逃惩罚。不停地鸣叫使百物生愁,不停的鸣叫使春秋无望。鸣叫不止,日月也难以转动。鸣叫不止,法则也失去了。周公不再为公,孔丘不再为丘。天公怪罪这两只鸟,各自把它们囚禁。百虫与百鸟,才开始鸣叫。两鸟各自分开,闭嘴省却过失。早上吃龙,晚上吃牛。早上饮尘,晚上饮绝流。还要经过三千个秋天,才会再次相聚。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文以载道”,重视文学的思想性。他的作品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双鸟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中表现了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紧张,借助双鸟的意象,反映了人类孤独与渴望相伴的内心世界。
《双鸟诗》通过双鸟的象征,探讨了孤独、喧嚣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诗中描绘的情景富有层次感,先是远道而来的鸟儿,象征着人们对自由与陪伴的渴望;接着是它们的相遇,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然而,随着鸣叫的持续,反而带来了周围的混乱,似乎在警示人们:过度的表达与喧闹只会引发不必要的烦恼,最终导致孤独与寂静。
通过对鸟鸣的描写,诗人深刻反思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鸣叫本是生命的表现,却在这里演变成一种负担,反映出人们常常在追求声音的同时忽略了内心的宁静。整首诗用清晰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唤起读者对自然与内心的关注。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情感的复杂性。通过双鸟的意象,反映出人们对陪伴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无奈,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双鸟来自哪里?
两鸟相遇后会怎样?
诗中提到的“草木有微情”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