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06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
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
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
昨日乘车骑大马,坐者起趋乘者下。
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汴州城门早晨不开,天狗坠落的声音如雷鸣。
勇士们争相夸耀能够杀敌,连房屋、栋梁都烧成灰烬。
诸侯就在身边却无法相救,孤身奋战的人又有谁来哀悼?
母亲为了儿子逃走的是谁,大夫和夫人却留下了儿女。
昨日乘车骑马的人,坐着的站起来,骑着的下车。
朝廷不愿意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唉,你们母子又该如何呢?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属于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以散文、诗歌见长,作品风格雄浑有力,具有鲜明的个性。
《汴州乱二首》创作于唐代的动荡时期,汴州(今河南开封)是当时的重要城市。该诗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对当权者的不满,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普通民众悲惨命运的同情。
《汴州乱二首》以汴州的战乱为背景,展现了韩愈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全诗通过对比与对照,揭示了社会上层与底层之间的巨大鸿沟。诗中的“健儿争夸杀留后”与“母从子走者为谁”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了战争中勇敢者和无辜者的悲惨命运。作者用“庙堂不肯用干戈”来批判当权者的无作为,表达了对社会的失望与愤怒。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形象鲜明,刻画了战乱中的人性。韩愈通过对战火的描绘,不仅展示了汴州的惨烈,也反映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表达了一种呼唤正义与人道的强烈愿望。诗的末尾以“呜呼奈汝母子何”收尾,感情愈发沉重,令人心痛。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
早晨的汴州城门紧闭,天狗的声音如雷鸣般响起,暗示着不祥的预兆。
健儿争夸杀留后,连屋累栋烧成灰。
勇士们争先恐后地炫耀他们的战功,而连片的房屋和建筑都被战火焚烧成灰烬,展现了战争的惨烈。
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即使诸侯就在附近,却无法施以援救,孤独的士人又有谁来为他们的遭遇感到哀伤?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
母亲为了保护儿子逃离,是为了谁呢?而大夫和夫人却选择留下他们的幼子,表现出不同阶层的冷漠。
昨日乘车骑大马,坐者起趋乘者下。
昨日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今天却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身份,体现了社会地位的变化。
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朝廷不愿意采取武力来解决问题,唉,你们母子又该如何自处?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反思和对无辜民众深切的同情,批判了当权者的不作为,呼吁对弱者的关注和帮助。
汴州城门早晨不开,天狗的声音如何?
诗中提到的“健儿”指的是谁?
“庙堂不肯用干戈”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韩愈的《汴州乱二首》和杜甫的《兵车行》均反映了战乱对普通民众的影响,但韩愈更侧重于对当权者的批判,而杜甫则更加关注个体的苦难与流离失所。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点,展现了不同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