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5: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5:34
红桥旧日深情地,一片玉箫吹。
画蛾青敛,著人多处,不在歌时。
教师催出,齐登绣毯,摆落游丝。
曲终帘掩,堂前黄月,占断相思。
这首诗描绘了红桥的旧日情景,那里曾经奏响了一曲动人的玉箫。
那些画眉的蛾子在青色的衣衫上轻轻聚拢,
许多人在歌声中沉醉,但并不在歌声的时刻。
老师催促学生出门,大家齐聚在绣花的毯子上,
飘落的游丝似乎在诉说着别离的情感。
曲子结束,帘子拉上,堂前的黄月,
似乎将所有的相思都占据了。
“红桥旧日”可能暗指某段美好的往事,桥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象征连接与分离。“玉箫”是文人雅士常用的乐器,象征着文人情怀。诗中提到的“教师”,则可能反映了古代的师生关系和教育背景。
曹溶,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作见长,擅长描绘细腻情感和生活场景,风格清新自然。
诗作产生于明代,社会背景是文人雅士追求情感与艺术的时代。作为一种抒情方式,诗人通过对自然和情感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惆怅与思念。
本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开头的“红桥旧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感的回忆之中。诗中“玉箫”声声,既是音乐的象征,也是情感的寄托。随着诗句发展,诗人用“画蛾青敛”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环境,似乎在暗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织。诗中“教师催出”的描写则带有一种生活的现实感,使得情感在理智与感性之间挣扎。而“曲终帘掩,堂前黄月”则在结束时刻,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告诉我们,往昔的美好已成追忆,情感却依然深重。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主要围绕对往昔的怀念与思念,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逝去情感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教师催出”中的教师象征什么?
“曲终帘掩”的意象表达了什么?
比较《青衫湿》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念和孤独的情感,但《青衫湿》更加细腻,描绘了具体的场景与情感。而《静夜思》则通过意象的抽象表达了更普遍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