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道者

《寄道者》

时间: 2025-05-02 08:09:21

诗句

洞庭先生归路长,海云望极春茫茫。

别来几度向蓬岛,自傍瑶台折灵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9:21

原文展示:

寄道者
作者: 赵嘏〔唐代〕

洞庭先生归路长,
海云望极春茫茫。
别来几度向蓬岛,
自傍瑶台折灵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道者归路遥远的感慨,洞庭湖的云海在春天的模糊景象中无边无际。自从分别之后,几次向蓬莱仙岛遥望,仿佛自己也在瑶台旁摘取灵草。

注释:

  • 洞庭:指洞庭湖,古时人们常以此湖作为道教隐居的象征。
  • 先生:在这里指代隐士或道者。
  • 蓬岛: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的仙境。
  • 瑶台:神话中的仙境,通常与美好、超凡的境界相关。
  • 灵草:指神奇的草药,寓意长生不老之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嘏,字子美,号和隐,唐代诗人,以五言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之感。赵嘏的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道教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可能是在对道教隐士的生活与归隐理念进行思考,反映出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寄道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道者生活的向往与敬仰。洞庭湖的浩瀚春景,不仅是自然的描写,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隐喻。诗人以“归路长”开篇,便勾勒出一种离别的惆怅与归隐的渴望,似乎在诉说道者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艰难选择。

“海云望极春茫茫”一句,让人感受到一种辽阔与迷惘的结合,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随后,借助“别来几度向蓬岛”的回忆,诗人似乎在探讨自己与理想境界的距离,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而“自傍瑶台折灵草”则暗示了对无上仙境的向往,仿佛在呼唤着那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交织,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与追求,充满了哲理的深邃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庭先生归路长:洞庭湖的道者归家的路途漫长,暗含诗人对道者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感慨。
  2. 海云望极春茫茫:望向海天相接的云,春天的景色显得模糊而辽阔,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梦幻。
  3. 别来几度向蓬岛:自从分别之后,诗人多次向向往的仙境蓬莱岛遥望,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4. 自傍瑶台折灵草:在瑶台旁边自摘灵草,象征着追求长生与超脱的愿望。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与意象的结合,如“海云”象征辽阔的理想与人生的迷茫;“瑶台”与“灵草”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道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体现出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庭:象征着自然的浩瀚与隐士的归宿。
  • 海云:象征着人生的辽阔与复杂。
  • 蓬岛:理想世界的象征,代表着对超脱的渴望。
  • 瑶台:象征着神秘与美好,代表着心灵的归宿。
  • 灵草:象征着长生与追求不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洞庭先生”中的“先生”指的是: A. 学者
    B. 道者
    C. 诗人
    D. 王子

  2. “海云望极春茫茫”中,“春茫茫”意指: A. 春天的花开
    B. 春天的模糊与无边
    C. 春天的寒冷
    D. 春天的短暂

  3. 诗中提到的“蓬岛”象征着: A. 现实生活
    B. 仙境与理想
    C. 战争与纷争
    D. 商业繁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 崔颢的《黄鹤楼》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寄道者》更侧重于内心的哲思与道教的理想生活,而《登鹳雀楼》则强调了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观与人生哲理。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浪淘沙 其一 浪淘沙 浪淘沙 春夜 浪淘沙 其三 浪淘沙 其二 浪淘沙 二首。青衣从波浪中得梅花一枝,花泪盈把,谅不肯终随逝水者,因留作莲台清供,赋此志感 其一 浪淘沙 浪淘沙 浪淘沙 浪淘沙慢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祸结衅深 大夜弥天 衣字旁的字 骇人听闻 说城 面字旁的字 包含砻的词语有哪些 表开头的成语 反文旁的字 白云士 灰身粉骨 蛇含石 常例 耳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虚名在外 不可胜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