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2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21:32
金缕曲 题八大山人松壑图
廖仲恺
未合丹青老。剧怜他铜驼饮泣,画才徒抱。
丘壑移来抒胸臆,错节盘根写照。
想握笔愁肠萦绕。国破家亡余墨泪,洒淋漓欲夺天工巧。
缣尺幅,碧纱罩。繁华歇尽何须吊。
且由他嫣红姹紫,一春收了。
地老天荒浑不管。空谷苍松独啸。
经几度风狂霜峭。如此江山归寂寞,漫题名似哭还同笑。
这幅画的色彩已经不再鲜艳。看到那铜驼像在哭泣,我感到无比怜惜,画家的才华也只能徒然相守。
山川的景致移来,抒发出我内心的情感,树木的根系错综复杂,描绘出真实的景象。
我想握笔,却被愁绪缠绕。国家破碎,家园沦亡,剩下的墨水里满是眼泪,洒落得淋漓尽致,仿佛想要夺走上天的巧妙。
这幅画用丝绸包裹,碧纱轻罩。繁华已尽,何必再去哀伤呢?
就让那些嫣红与姹紫的花朵,自然地收起吧。
天地依旧苍老,任凭时间流逝,空谷中的苍松独自高歌。
经历过多少狂风暴雪。这片江山如今归于寂寞,随意题名,似哭又似笑。
廖仲恺(1897-1952),中国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文艺作品多受时代动荡的影响,充满了对国家和家园的深切忧虑。
此诗写于对八大山人松壑图的感悟之时,反映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感慨以及对艺术的追求与思考。诗中蕴含着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情感。
这首《金缕曲》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对一幅山水画的感受,其间流露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惋惜与思索。前两句以“未合丹青老”开篇,便建立了一种沧桑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艺术的短暂。接下来的几行则描绘了自然景物与画家的情感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愁苦。
“国破家亡余墨泪”一句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中多次提到的“愁”与“泪”,使整个作品充满了悲悯的情感。此外,最后两句则是对江山的感慨,既有对历史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思索,形成了一种悲壮而又高远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画作的赞美,更是对历史、个人命运与艺术价值的深刻省思,展现了廖仲恺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与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画的赞美,抒发了对历史的怀念与个人命运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悲壮的情感基调,传达了对艺术永恒价值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铜驼”主要象征什么?
“国破家亡余墨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廖仲恺的《金缕曲》与李白的《将进酒》在情感表达上有共通之处,皆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个人情感,但廖的作品更注重历史的沉重感,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的生活态度。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金缕曲 题八大山人松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