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5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51:03
金缕曲 自菱湖武备小学堂公宴归
沈曾植
麦浪千畦皱。缓归来弓刀千骑,使君前后。
笑问葛疆干底事,醉了襄阳儿酒。
著醒眼海棠厮句。偃蹇龙山西北去,把孤城付与孱翁守。
罗百雉,大于斗。濡须东锁三吴口。
问乔家小姑夫婿,英灵来否。
落日神鸦衔祭肉,猎猎大风吹垢。
料江左夷吾须有。
黄石荒荒朱履敝,那素书一卷长衔袖。
渡旁渡,柳州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菱湖武备小学堂的公宴归来的情景。诗人在归途中,看到金黄的麦浪起伏,心中感慨万千。骑兵缓缓归来,似乎是在为主人排忧。诗人戏谑地询问葛疆的事情,喝醉了襄阳的美酒。
他写下了对海棠的感慨,向西北的龙山远望,把孤城托付给年老的守城者。诗人想起了百雉的繁茂,东面是锁住三吴口的所在。他问起乔家的小姑夫婿,英灵是否依旧在。
夕阳西下,乌鸦叼着祭肉飞过,狂风呼啸,吹散了尘埃。诗人推测江左的夷吾必然有所作为。黄石的荒凉,朱履破旧,一卷书信长长地悬在袖中。
最后,诗人提到渡口旁的柳树,柳州的美景。
作者介绍:沈曾植(1842-1926),字星洲,号振甫,晚号知白,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教育家。他的诗风兼具古典与现代,情感真挚,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沈曾植在菱湖武备小学堂公宴归来的路上,反映了他在宴会后的思考与感慨,结合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观察。
这首《金缕曲》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历史的反思。开头的“麦浪千畦皱”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农村景象,既有自然的美,又透出诗人的乡愁。随着诗句的推进,骑兵的归来象征着对往日辉煌的追忆,而“醉了襄阳儿酒”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把孤城付与孱翁守”,则暗示了对未来的忧虑,孤城的意象在此不仅是地理上的孤立,更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问候“乔家小姑夫婿”,传达了对生活的关心与珍惜,体现出人际间的温情。
结尾的“柳州柳”则回归自然,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似乎在告诉我们生活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整首诗情感深邃,结构紧凑,既有对历史的思考,又有对现实的感悟,展现了沈曾植深厚的文学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忧虑,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麦浪千畦皱”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田野的美丽
B. 水波的荡漾
C. 山峰的高耸
D. 城市的繁华
诗人提到的“孤城”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希望
C. 孤独与守护
D. 友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沈曾植的《金缕曲》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后者则突出个人情感的抒发。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故乡、对历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