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2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2:00
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作者: 苏辙 〔宋代〕
南过庾岭更千山,
烝润由来共一天。
云塞虚空雨翻瓮,
江侵城市屋浮船。
东郊晚稻须重插,
西舍原蚕未及眠。
独棹扁舟趁申卯,
米盐奔走笑当年。
这首诗描绘了连绵的雨水使江水上涨的情景,诗人南下庾岭,面对重重山峦,感慨天地间的雨水都是相通的。雨水如同翻转的瓮,云层密布,江水已经淹没了城市的房屋,甚至船只也浮在水面上。东郊的晚稻已经需要重新插秧,而西舍的蚕宝宝还未入眠。诗人独自划着小舟,趁着申卯时分,去奔忙于购买米盐,感慨往昔的快乐时光。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描绘的江水上涨的情景,符合宋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关注。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庐,宋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与苏轼是兄弟,常以双全之才著称。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擅长描写山水田园的情景。
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江南地区的雨季,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琐事的思考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中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头的“南过庾岭更千山”,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广阔的山水背景,随之而来的“烝润由来共一天”,则将自然的气候变化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表现出一种人我合一的境界。
诗中“云塞虚空雨翻瓮”形象生动,云层如同厚重的瓮,在空中翻滚,雨水倾泻而下,营造出一种压迫感与变化的美感。而“江侵城市屋浮船”则更是体现了自然的威力,使人感受到生活的不安与无奈。
接下来,诗人转向农田与生活的琐事:“东郊晚稻须重插,西舍原蚕未及眠。”这两句中,描写了农民的辛劳与对生计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在繁重生活中的责任感与无奈。
结尾处的“独棹扁舟趁申卯,米盐奔走笑当年”则是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仿佛在说,尽管生活艰辛,但往昔的快乐仍值得珍惜,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农事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尽管面临着自然的障碍与生活的艰辛,诗人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怀念过去的快乐时光,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苏辙
C. 李白
D. 杜甫
诗中“东郊晚稻须重插”意指什么?
A. 稻子生长良好
B. 稻子未成熟
C. 稻子需要重新插秧
D. 稻子已经收割
“云塞虚空雨翻瓮”中的“翻瓮”指的是什么?
A. 云彩
B. 雨水
C. 房屋
D. 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