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7:23
临江仙 戍云南,江陵别内
作者: 杨慎 〔明代〕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
征骖去棹两悠悠。
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
今宵明月为谁留。
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在楚地与巴山的交界处,渡口上行人们不要去江楼。
我的船和马都离开了,心情也随之悠然。
我独自一人看着远处的水面,慢慢地划着孤舟。
我羡慕沙滩上那些多情的鸟儿,它们双双飞舞,双宿河洲。
今夜的明月究竟是为谁而留?
那团团的清影真好,偏偏照亮了我的离愁。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之,号惭庵,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职于明朝的文学机构,因直言不讳而遭贬,后致力于诗词创作。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愁苦以及对自由与幸福的向往。诗中描绘了戍边的孤独感以及对亲情、友情的思念。
杨慎的《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愁苦与对团圆的渴望。诗的开头以“楚塞巴山横渡口”描绘出一个地理环境,而“行人莫上江楼”则传递出一种警觉与沉重的氛围,暗示着离别的沉重。接下来的“征骖去棹两悠悠”,诗人通过对舟船和马车的描写,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似乎在自我安慰,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却通过“独自上孤舟”这一意象显现无疑。
诗中“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用鸟儿成双成对的形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羡慕。最后以“今宵明月为谁留”点出明月的孤独与无情,明月照亮了离愁的影子,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反映了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离别与团圆的复杂情感,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愁苦、对团圆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揭示了人在面对自然与情感时的复杂心境。
《临江仙》的作者是谁?
诗中“独自上孤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却羡多情沙上鸟”中的“多情沙上鸟”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