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朝中措 劝酒

《朝中措 劝酒》

时间: 2025-04-27 11:57:45

诗句

炼花为露玉为瓶。

佳客为频倾。

耐得风霜满鬓,此身合是金茎。

墙头竹外,洞房初就,画阁新成。

嚼得梅花透骨,何愁不会长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57:45

原文展示

朝中措·劝酒
作者:刘辰翁 〔宋代〕

炼花为露玉为瓶。
佳客为频倾。
耐得风霜满鬓,
此身合是金茎。
墙头竹外,
洞房初就,
画阁新成。
嚼得梅花透骨,
何愁不会长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饮酒作乐的场景。诗人把花炼成露水,把玉制成酒瓶,宴请来宾频频举杯。尽管经历了岁月的风霜,满头白发,但我这样的身躯犹如金色的茎杆。在墙外竹林旁,洞房刚刚成就,画阁已经新建。品尝梅花的香味,我又何必担忧不能长生呢?


注释

  • 炼花为露:形容将花朵的美好幻化成露水,寓意酒的清香和美丽。
  • 佳客:指到来的客人。
  • 耐得风霜满鬓:经历了生活的风霜,白发渐生。
  • 金茎:比喻身躯坚韧如金。
  • 墙头竹外:指墙外的竹子,营造出一个清幽的环境。
  • 嚼得梅花透骨:形容梅花的香味浓郁,深入骨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宋代词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词作著称,风格清新婉约。其作品多描写生活情趣,表达对自然和人情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宴请友人的场合,反映了诗人在酒桌上的豪情与洒脱。宋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酒文化盛行,诗人以酒为媒,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与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朝中措·劝酒》以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酒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开篇用“炼花为露、玉为瓶”形象地描绘出饮酒的场景,既展现了酒的美好,又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接着,诗人用“耐得风霜满鬓”直白地表露出对生活艰辛的感悟,尽管白发已生,依旧能以金刚不屈的精神面对生活。

在环境描写上,诗人提到“墙头竹外”,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使得饮酒不仅是为了消遣,更是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最后以“嚼得梅花透骨”作为结尾,表达了对梅花香气的深入体验,象征着诗人在生活中追求的细腻与真切。整首词流露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苦乐的豁达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炼花为露玉为瓶:形象地展示了饮酒场景,强调酒的美丽与珍贵。
  • 佳客为频倾:体现出主人热情款待的态度。
  • 耐得风霜满鬓:自我反思,表明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 此身合是金茎:自我肯定,人生的价值和坚韧。
  • 墙头竹外,洞房初就,画阁新成:对环境的描写,渲染出宴会的氛围。
  • 嚼得梅花透骨:通过梅花的香味,表达对生活细节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炼花为露”,将美好事物与饮酒结合。
  • 对仗:如“墙头竹外,洞房初就”,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梅花、竹子等自然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饮酒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露:象征美好与纯净。
  • :象征高洁和坚韧。
  •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与高洁的品质。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炼花为露”的意思是什么? A. 将花转化为美丽的露水
    B. 将花变成酒
    C. 将花献给朋友

  2. 诗中提到的“耐得风霜满鬓”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岁月的无奈
    B. 对人生的感慨
    C. 对白发的骄傲

  3. “嚼得梅花透骨”暗示了什么? A. 梅花的香味
    B. 对长生的向往
    C. 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答案: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刘辰翁:两者均有劝酒的主题,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刘辰翁则更显细腻。
  • 杜甫与刘辰翁:杜甫的诗更关注社会现实,而刘辰翁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

这些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宋词及其文化背景。

相关查询

初夏登北山 春晚郊行 寄贺陆翠庭迁居 过秀城哭叶俯倅 宣妙寺偶成 唐村买杉为椁南当买杉为棺戏作 阅道书 舟行分途次野渡韵 甲申过北山高祖大夫坟庵见盆芝 和野渡家园杂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子字旁的字 捐开头的成语 含瑕积垢 文轨攸同 高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运动俱乐部 救死扶危 寸字旁的字 香肌玉体 疗愁 冷嘲热讽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日额 看待 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