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9:02
卜算子·咏梅
作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春天已被风雨送走,飞雪却迎来了春天的到来。
在悬崖的冰层已厚达百丈之际,仍有梅花傲然绽放。
梅花并不争春,只是在默默地报告春天的来临。
等到山花盛开时,梅花就在花丛中微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毛泽东在此诗中反其意而用,借梅花的傲然姿态表达了坚韧与不屈的精神。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的诗词以豪放激昂、气势磅礴著称,常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精神。
创作背景: 《卜算子·咏梅》创作于1957年,正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通过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卜算子·咏梅》是一首表现梅花精神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梅花在恶劣环境中依然傲然绽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乐观向上的态度。首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以对比手法,展现出春天的离去与即将到来的矛盾,暗示了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坚韧。接下来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不仅突出了梅花的顽强生命力,也象征着在极端困境中不屈的精神。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一句,表明了梅花的谦逊与优雅,虽然她美丽,却不与其他花卉争艳,反而默默地为春天传递消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映射出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期望与责任感。
最后一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达了期待未来美好时光的信心,也隐含着诗人对社会前景的乐观态度。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反映了当时国家建设的理想与信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坚韧与无私,表达了在逆境中顽强生存的精神,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节变化是怎样的?
A. 春天到来
B. 春天离去
C. 夏天到来
D. 秋天到来
梅花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坚韧
C. 富贵
D. 聪明
“她在丛中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喜悦
C. 愤怒
D. 忧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的同名作品,前者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与依恋,后者则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更多的坚韧与希望的内涵,体现了历史背景的不同与诗人情感的差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