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3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30:03
高闲上人
作者:张祜 〔唐代〕
座上辞安国,禅房恋沃州。
道心黄叶老,诗思碧云秋。
卷轴朝廷饯,书函内库收。
陶欣入社叟,生怯论经俦。
日色屏初揭,风声笔未休。
长波溢海岸,大点出嵩丘。
不绝羲之法,难穷智永流。
殷勤一笺在,留著看银钩。
在座谈中告别安国,心中依恋那禅房的沃州。
道心在黄叶中渐渐老去,诗思在碧云之下愈加浓厚。
卷轴上的诗文被朝廷饯别,书函在内库中静静保存。
陶渊明欣然归隐,生怕与论经的朋友们交谈。
阳光透过窗帘初露,风声中笔墨未曾停歇。
长波拍打着海岸,大点映出嵩丘的景致。
羲之的书法流传不息,智永的思想难以穷尽。
恳切的一封信在手,留着看那银钩的细致。
张祜,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诗风清新,擅长抒情。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此诗创作于张祜隐居之后,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诗中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热爱。
《高闲上人》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全诗的意境既有对道理的追求,又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诗人通过对黄叶、碧云、长波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诗思的永恒。开头的“座上辞安国”引出了作者的思绪,表示他在告别繁华的世俗生活后,向往那宁静的禅房。
诗中“陶欣入社叟,生怯论经俦”,展示了陶渊明的归隐精神,诗人自然而然地将自己与陶渊明相提并论,表现出他对那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自我认同。后面的“日色屏初揭,风声笔未休”则表现了诗人在创作时的专注与投入,仿佛即使在宁静的环境中,创作的灵感依然源源不断。
全诗最后的“殷勤一笺在,留著看银钩”更是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围绕隐逸和创作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与人文关怀。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隐逸诗人是哪个?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羲之”是指____。
判断题:诗人对隐逸生活持有积极态度。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