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41: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41:15
咏史二首
作者: 张祜 〔唐代〕
汉代非良计,西戎世世尘。
无何求善马,不算苦生民。
外国雠虚结,中华愤莫伸。
却教为后耻,昭帝远和亲。
留名鲁连去,于世绝遗音。
尽爱聊城下,宁知沧海深。
偶然飞一箭,无事在千金。
回望凌烟阁,何人是此心。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首先提到汉代的政策并不好,导致了西戎的纷扰。虽然想要获得良马,却不曾考虑到百姓的苦难。外国的仇恨虚假而结,中华民族的愤怒却无处宣泄。这样的局面使得后人感到羞耻,昭帝的和亲政策也显得无奈。鲁连的名声已然消逝在历史之中,留给后世没有声音。尽管爱慕聊城的美景,但又怎能知海洋的深邃?偶尔射出一箭,似乎无事可做,却价值千金。回望凌烟阁,心中又是谁在默默思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祜(约780年-850年),字君复,唐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以五言诗闻名,尤其擅长咏史诗和抒情诗。其作品常反映社会时事和个人感受,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咏史二首》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期,张祜通过回顾历史,表达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无奈和悲愤。
《咏史二首》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诗中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批判交相辉映。开篇即以“汉代非良计”点明主题,表现对古代政策的不满,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西戎的侵扰与百姓的苦难,显示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接续的“外国雠虚结”则揭示了外族间的虚假和仇恨,表现了中华民族愤懑的无奈。
整首诗透过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及对历史教训的警醒。特别是“回望凌烟阁,何人是此心”,诗人既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反映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既有对历史的敬畏,又有对现实的失望,形成了一种对比与反思的张力。整首诗情感丰富,思路清晰,是张祜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
A. 无何求善马
B. 汉代非良计
C. 尽爱聊城下
D. 回望凌烟阁
“外国雠虚结”中的“雠”意为?
A. 和平
B. 仇恨
C. 友谊
D. 争斗
“昭帝远和亲”主要指的是?
A. 和平政策
B. 反对和亲
C. 和亲政策的无奈
D. 对外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祜的《咏史二首》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张祜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无奈,而杜甫则直接抒发对现实的忧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张祜通过历史的反思来警示后人,而杜甫则通过现实的描写唤醒人们的责任感。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风格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