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0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09:33
鹧鸪天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一种浓华别样妆,
留连春色到秋光。
解将天上千年艳,
翻作人间九日黄。
凝薄雾,傲繁霜,
东篱恰似武陵乡。
有时醉眼偷相顾,
错认陶潜作阮郎。
这是一种别样妆扮的浓艳花朵,
让人留连于春天的色彩,直到秋天的光辉。
不知把天上千年的艳丽,
化作人间九月的金黄。
薄雾凝聚,傲然面对严霜,
东篱的景象犹如武陵的桃花源。
有时醉眼朦胧偷偷回顾,
竟错把陶渊明认作阮郎。
作者介绍:张孝祥,字季直,号白山,宋代词人,擅长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美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宋代,正值春秋交替之际,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融合了隐逸思想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鹧鸪天》是一首描绘春秋之交自然美景的词作,诗人在字里行间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开头两句以浓华妆饰的花朵作为引子,表达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蓬勃。接着,诗人将天上千年的艳丽与人间的金黄相对比,强调自然的轮回与变化。
诗中“凝薄雾,傲繁霜”两句,展现了作者在严寒中仍能傲然挺立的精神,仿佛在说即使面对困境,也要保持自我与风采。接下来,提到“东篱恰似武陵乡”,将陶渊明的隐士生活与自己所向往的理想生活相结合,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两句“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醉眼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陶渊明、阮籍等古人典型的隐逸形象的向往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深切渴望与执着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体现了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篱”指的是哪个历史上的隐士?
a) 陶渊明
b) 阮籍
c) 杜甫
d) 李白
诗中“错认陶潜作阮郎”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古人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的失落感
c) 对爱情的追忆
d) 对历史的反思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战争的残酷
b) 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c)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比,张孝祥的《鹧鸪天》更具动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隐逸生活的静谧追求。两者都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表达手法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