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1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12:16
水调歌头·舣棹太湖岸
作者:张孝祥 〔宋代〕
舣棹太湖岸,天与水相连。
垂虹亭上,五年不到故依然。
洗我征尘三斗,快揖商飚千里,
鸥鹭亦翩翩。
身在水晶阙,真作驭风仙。
望中秋,无五日,月还圆。
倚栏清啸孤发,惊起壑龙眠。
欲酹鸱夷西子,未办当年功业,
空击五湖船。
不用知余事,莼鲈正芳鲜。
在太湖的岸边停船,天空与湖水相接。
在垂虹亭上,时光飞逝,五年未曾到过,但一切依旧如常。
洗去我一路的尘埃,痛快地向商飚致意,千里的风也随之而来,
飞翔的鸥和鹭也在空中翩翩起舞。
身处水晶般的宫阙,真像是驭风的仙人。
在望向中秋之际,还有五天,月亮就会圆满。
倚着栏杆高歌,音声孤独地发出,惊起了沉睡在山壑中的龙。
想要祭酒给西子,却未能完成我当年的功业,
空自在五湖之上击打着船只。
不必去关心其他事,莼菜和鲈鱼正是鲜美的时节。
张孝祥,字次公,号梦阮,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曾任职于朝廷。张孝祥的诗风清新洒脱,往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他与其他诗人共同参与了当时的文人圈,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水调歌头·舣棹太湖岸》创作于诗人游历太湖之时,旨在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未竟之志的惋惜。
这首《水调歌头·舣棹太湖岸》不仅描绘了太湖的美丽景色,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两句通过“舣棹太湖岸,天与水相连”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壮阔与和谐美,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气氛。接着,诗人回忆起五年未归的故地,虽时光流逝,但一切依然如故,这种对过往的珍视和怀念,让人倍感亲切。
在“洗我征尘三斗”中,诗人用“征尘”暗示了他在外游历中的艰辛,而“快揖商飚千里”则体现了他对风的向往与追逐。鸥鹭的翩翩起舞,更是与自然融为一体,显示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内心的孤独感逐渐显露。特别是“欲酹鸱夷西子,未办当年功业”,表达了对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这种情感在“空击五湖船”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仿佛在无奈地叹息,尽管周围的美景令人陶醉,但内心的空虚却无法填补。
最后,诗人以“莼鲈正芳鲜”结束,表明他仍然珍惜当下的美好,即使心中有些惆怅,生活依然值得去享受。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令人回味。
舣棹太湖岸,天与水相连。
诗人描绘了太湖的美丽景色,停船在岸边,天空与水面无缝连接,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垂虹亭上,五年不到故依然。
在垂虹亭上,诗人感叹自己五年未归,但所见依旧如故,表现出对故地的怀念。
洗我征尘三斗,快揖商飚千里,
洗去旅途中的尘埃,向风致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畅快的向往。
鸥鹭亦翩翩。
自然中的鸟类轻盈飞舞,与诗人心境相呼应,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身在水晶阙,真作驭风仙。
诗人身处如水晶般美丽的环境,仿佛化身为骑风的仙人,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
望中秋,无五日,月还圆。
诗人展望即将到来的中秋,预示着团圆的美好。
倚栏清啸孤发,惊起壑龙眠。
诗人在栏杆旁高歌,音声惊动了沉睡的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自我表达。
欲酹鸱夷西子,未办当年功业,
诗人想要祭酒给西子,表达对理想未实现的遗憾。
空击五湖船。
尽管在湖上漂泊,内心却感到空虚无聊。
不用知余事,莼鲈正芳鲜。
最后,诗人回归现实,珍惜眼前的美好,表明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对理想未竟的遗憾,以及对当下生活的珍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出个人内心的情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人描绘的地点是哪里?
A. 西湖
B. 太湖
C. 黄河
诗中提到的“莼鲈”代表什么?
A. 伤感
B. 丰收与美好
C. 遗憾
诗人在“倚栏清啸孤发”中表现出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怒火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以月亮为主题,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描绘自然与人生理想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