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3: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3:24
作者: 晏殊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塞鸿高,仙露满。秋入银河清浅。
逢好客,且开眉。盛年能几时。
宝筝调,罗袖软。拍碎画堂檀板。
须尽醉,莫推辞。人生多别离。
塞外的鸿雁飞得很高,满天都是仙露,
秋天的气息渗入银河,清澈而浅淡。
遇到好客之人,开心地微笑吧。
盛年能有几次呢?
宝筝的曲调轻柔,罗袖轻柔柔软。
轻轻拍打着画堂的檀板,
必须尽情地喝醉,别推辞。
人生多有别离,何必太过纠结。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疏影,北宋著名词人,因其词风清丽婉约,受到后世推崇。晏殊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任多个官职,但因其敏感的个性和对政治斗争的厌倦,晚年选择了隐居。
《更漏子 其二》作于秋天,诗人借秋景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友情与温暖的珍惜。此时的社会环境,正值北宋初期,政治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诗人借此契机,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更漏子 其二》通过秋天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离别的思考。诗首部分以“塞鸿高,仙露满”开篇,描绘了一幅清晰的秋景图,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中反复强调“盛年能几时”,引发读者对时光流逝的深思。诗人把握住了人生的短暂与脆弱,尤其是在面对朋友时,更显得珍贵。后半部分则通过音乐与饮酒的描写,展现出一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提示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欢乐,尽情享受当下。整首词在轻松中渗透着哲理,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晏殊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整首词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惜,强调在浮华的生活中应当把握当下,珍惜与友人的相聚。
诗中提到的“塞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鸿雁
c) 一种花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须尽醉”意指什么?
a) 要及时享乐
b) 要尽快离开
c) 要喝酒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生的短暂与离别
c) 政治斗争
以上是对《更漏子 其二》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美丽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