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6: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6:08
煌煌五枝灯,下有玉蟠螭。
汉宫已荆棘,此地生何为。
既无膏火用,虚名徒自欺。
五盏明灯辉煌照耀,灯下有着美玉雕刻的蟠螭(龙)。汉宫已被荆棘覆盖,这里又为何存在?既然没有用得着的油火,空有虚名只是自我欺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小山,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诗人,官至宰相。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细腻,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金灯花》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的时期,诗人通过灯和蟠螭的象征,表达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望。
《金灯花》以五盏灯为引子,展示了光明与希望的意象,同时又通过汉宫的衰败与荆棘的比喻,揭示了虚无与失落的主题。诗中“煌煌五枝灯”不仅是对光明的描写,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随着“汉宫已荆棘”的转折,诗人突然把读者带入一种失落的境地,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便是再辉煌的事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退。
接下来的“既无膏火用,虚名徒自欺”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失落感。这里的“虚名”不仅是对外在名声的揭示,更是一种内心的自我欺骗。诗人通过这两句深刻地反思了人们对名利的追求与空虚的现实,警示人们要看清事物的本质。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鲜明,情感层次分明,从而展现了晏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和对光明理想的渴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光明的向往与对虚名的质疑,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繁华的追忆,最终引导人们思考真实的生活价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煌煌五枝灯”中的“煌煌”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汉宫”代表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虚名徒自欺”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