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1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16:02
月夜再至濂泉
作者:王文诰 〔清代〕
海月渐蔼空,斜注一峰凸。
霜缟披山肩,其趾列积铁。
夜泉触耳寒,发我游兴热。
径转嘉树阴,茧步到山裂。
水帘月半垂,帘动映澄澈。
背树坐莓苔,暗摸辨古碣。
移时月当顶,穹林地成雪。
栖鸟忽翻枝,散花空际撇。
零乱满衣裾,亭亭自莹洁。
俄觉蔽浮云,纷纷扑地灭。
揽之不盈手,飘堕玉环缺。
三五阙珠龟,疑有蟾蜍窃。
岂其朏魄影,天晴还未列。
秉阴窍山川,和光不能泄。
人生类此境,久要匪易结。
好景亦长明,散去使心折。
梦入露气清,惟闻歌一阕。
瑶台落步虚,底事匆匆别。
酌酒条尘虑,隐映泉幽咽。
引指飞一光,太虚无点缀。
三叹觅回踪,兀然见屹。
遥待转重轮,山花已如血。
海上的月亮逐渐升起,斜照在一座突出的山峰上。霜白的云彩披在山肩上,山脚下的岩石像积累的铁块。夜晚的泉水带来一阵寒意,激发了我游玩的兴致。小径转向美丽的树荫,我在茧步中走到山崖。水帘在月光下微微垂下,帘子随风摇动,映出清澈的水面。我倚着树坐在苔藓上,暗中摸索辨认古老的石碑。过了一会儿,月亮高挂在顶上,天空中的林木像覆盖上了雪。栖息的鸟儿忽然翻动枝头,花瓣在空中飘散。零乱的花瓣洒满衣裳,显得格外晶莹洁白。突然间,浮云遮住了月光,纷纷扑向大地。试图抓住月光,却无法盈手,月光如同掉落的玉环。那三五颗星星像是珍珠龟,疑似有蟾蜍在窃取。难道是月亮的影子,天晴时尚未显现。掌握着阴影的山川,光辉无法泄露。人生也像这样的境地,长久以来并不容易结成。美好的景色虽然长明,却散去时让人心折。梦中进入清露的气息,只听到一曲歌声。瑶台的步伐虚无,何以匆匆别离。饮酒消除尘虑,隐约听见泉水的幽咽。指引着飞逝的光影,太虚中没有点缀。三叹寻觅回踪,恍然发现独自屹立。遥望重轮的转动,山花已如鲜血般绚烂。
作者介绍:王文诰,清代诗人,生平信史较少,主要以诗名。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常在作品中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月夜,诗人可能在游览的过程中,因美景而生发感慨,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月夜再至濂泉》是一首描绘月夜景色与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佳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远的氛围。开头几句便通过“海月渐蔼空,斜注一峰凸”引领读者进入幽美的夜景,紧接着的“霜缟披山肩”与“其趾列积铁”通过对比,突显出自然界的宁静与神秘。
诗中描绘的“水帘月半垂”、“背树坐莓苔”等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体悟。尤其是“零乱满衣裾,亭亭自莹洁”一句,传达出一种轻松而愉悦的心境,似乎在表达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恬淡宁静。
整首诗在语言上精炼且不失韵律,修辞手法运用得当,尤其是比喻和拟人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情感上,诗人虽沉浸于美景之中,但也不乏对人生变迁的感叹,展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最后以“遥待转重轮,山花已如血”收尾,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后续逐句解析略)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蕴含着深厚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海月”指的是:
A. 海上的月亮
B. 湖面的月亮
C. 天空的星星
D. 山上的雪
“零乱满衣裾”中“零乱”的意思是:
A. 整齐的
B. 纷乱的
C. 明亮的
D. 干净的
诗中描绘的意境主要是:
A. 战争
B. 自然景色
C. 人生哲理
D. 社会现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