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4:45
八场平闻猿
作者:范成大〔宋代〕
清猿泠泠鸣玉箫,
三声两声高树梢。
子母联拳传枝去,
忽作哀厉长鸣号。
天寒林深山石恶,
行人举头双泪阁。
雪涧琴心未足悲,
须写峡中肠断时。
清脆的猿声如同玉箫般悠扬,
三声两声传到高高的树梢上。
母猿带着幼猿相互传递,
突然发出悲厉的长鸣。
天冷了,森林深邃,山石恶劣,
行人抬头时泪水满面。
雪水在山涧中流淌,琴心仍未足够悲伤,
我必须写下在峡谷中肠断的时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猿”在古诗中常象征孤独与哀伤,常用以表达诗人的情感。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君璧,号少游,江苏常州人,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中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范成大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借猿鸣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感慨。
《八场平闻猿》是一首极具表现力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猿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伤。诗的开头以“清猿泠泠鸣玉箫”引入,猿声的清脆悦耳令人想起自然的纯粹,但随之而来的“忽作哀厉长鸣号”则转入一种悲伤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心的共鸣。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描绘了严寒的环境和行人流泪的情景,展现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既有高远的树梢,又有深邃的林间,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诗人内心的狭窄。尤其是最后两句“雪涧琴心未足悲,须写峡中肠断时”,更是将悲伤与自然景象结合,表达出对生命脆弱的深切感悟。诗人通过对猿声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体现了宋代诗歌的深邃与丰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猿声、自然景象与行人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孤独与悲伤的主题,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猿声被比作什么乐器?
诗人感到悲伤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提及的“行人”在做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二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范成大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悲伤的情感,而王维则更加强调自然的宁静与和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自然描写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的差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