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9:0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9:03:30
作者: 王冕 〔元代〕
人言栗里是吾家,问信东皋事已讹。
残岁都闻呼盗贼,良宵谁复望星河?
门迎野水垂杨柳,屋枕云山带荔萝。
沽酒陶情作闲梦,岂知冰冻合滹沱?
人们说栗树下是我的家,问起东皋的事情已经错了。
年末时大家都听闻有盗贼,良宵之下又有谁能仰望星河?
门前迎接野水垂柳,屋后依傍云山荔枝萝。
买酒陶冶情怀做闲梦,岂知冰封已经合并滹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画家,字逸少,号白兰,晚号陶庵。王冕以其清新的诗风和高超的绘画技艺著称,尤其擅长山水和花鸟画。
创作背景: 王冕生活在元代末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困苦。他的诗歌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偶成 其一》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社会动荡的无奈。开篇通过对“栗里”的提及,营造出一种归属和稳定感,但随即提到“东皋”的事情已经被误解,暗示了人们对真实生活的迷失和对理想的追寻。接下来的“残岁都闻呼盗贼”,则揭示了社会的不安与动荡,体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敏感和忧虑。“良宵”中的孤独感更是让人心生惆怅,良好的夜晚却无人与共,让人感到失落。
接着,诗人描绘了自然的美好,门前的垂柳和屋后的云山,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渴望在自然中找到心灵的寄托。而最后两句则通过“沽酒陶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又不乏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感,冰冻的河流象征着生活的寒冷和艰难。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社会的对比,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动荡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同时也反映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残岁都闻呼盗贼”说明了什么?
“良宵谁复望星河”中的“星河”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冕的《偶成 其一》与王维的《山中答问》均描写了自然与内心的关系,但王冕更多的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安宁与心灵的满足。两者在意象表现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