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8: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8:57
作者: 李孟 〔元代〕
日午山中道,停骖进步难。
碱侵苔径滑,风吹毳袍寒。
匡国终无补,全身尚未安。
一尊茅店酒,强饮不成欢。
正午时分,我在山中小路上,马车停下,行进十分艰难。
碱土侵蚀,苔藓使得小路滑腻,风吹得我的毛衣感到寒冷。
匡扶国家的理想根本无济于事,自己连身心都无法安宁。
在一家茅草店里,喝着酒,强迫自己饮酒却无法感到快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名言典故,但“匡国”一词可联想到古代志士仁人的理想,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思考与无奈。
作者介绍: 李孟,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时局的关怀和个人的困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个人的渺小感深刻反映了当时诗人的心境。
《偶成》是一首表达孤独与无奈的诗。诗人在正午的山中,面对艰难的行进与恶劣的天气,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国家和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山中午后行路的艰难,环境的恶劣不仅让他身体感到不适,更加重了他内心的孤独感。接下来的两句则更进一步,诗人感叹匡国的理想与自身安宁之间的巨大落差,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无力感。最后一句提到喝酒,这是试图寻求安慰却发现无法真正快乐的无奈之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到深切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与内心独白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无处安放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前途的惋惜,情感真挚而深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奈,描绘了在艰难环境下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之间的失落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骖”是什么意思?
诗人对国家的理想感到怎样的情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