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偶成

《偶成》

时间: 2025-07-30 04:03:34

诗句

日午山中道,停骖进步难。

碱侵苔径滑,风吹毳袍寒。

匡国终无补,全身尚未安。

一尊茅店酒,强饮不成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4:03:34

偶成

作者: 李孟 〔元代〕

原文展示:

日午山中道,停骖进步难。
碱侵苔径滑,风吹毳袍寒。
匡国终无补,全身尚未安。
一尊茅店酒,强饮不成欢。

白话文翻译:

正午时分,我在山中小路上,马车停下,行进十分艰难。
碱土侵蚀,苔藓使得小路滑腻,风吹得我的毛衣感到寒冷。
匡扶国家的理想根本无济于事,自己连身心都无法安宁。
在一家茅草店里,喝着酒,强迫自己饮酒却无法感到快乐。

注释:

  • : 马车,指车马。
  • : 碱土,指发生盐碱化的土地。
  • 毳袍: 轻便的毛衣。
  • 匡国: 指匡扶国家,帮助国家恢复或强盛。
  • 茅店: 用茅草搭建的小酒馆。

典故解析:

此诗虽未直接引用名言典故,但“匡国”一词可联想到古代志士仁人的理想,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思考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孟,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时局的关怀和个人的困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个人的渺小感深刻反映了当时诗人的心境。

诗歌鉴赏:

《偶成》是一首表达孤独与无奈的诗。诗人在正午的山中,面对艰难的行进与恶劣的天气,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国家和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山中午后行路的艰难,环境的恶劣不仅让他身体感到不适,更加重了他内心的孤独感。接下来的两句则更进一步,诗人感叹匡国的理想与自身安宁之间的巨大落差,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无力感。最后一句提到喝酒,这是试图寻求安慰却发现无法真正快乐的无奈之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令人感到深切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与内心独白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无处安放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前途的惋惜,情感真挚而深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日午山中道,停骖进步难: 中午时分,山路艰难,马车停下,行进非常困难,描绘出艰难的旅途。
    • 碱侵苔径滑,风吹毳袍寒: 碱土使小路滑腻,风又让人感到寒冷,表现环境的恶劣。
    • 匡国终无补,全身尚未安: 努力匡扶国家的理想终究无济于事,而自己连基本的安宁都没有。
    • 一尊茅店酒,强饮不成欢: 在茅草店里喝酒,强迫自己饮酒却无法获得快乐,表现出内心的失落。
  •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对艰难环境与内心孤独的对比,使情感更加深刻。
    • 象征: “茅店酒”象征着一种短暂的慰藉,但又无法带来真正的快乐。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个人的无奈,描绘了在艰难环境下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之间的失落感。

意象分析:

  • 日午: 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光明,但在这里却显得无情。
  • 山中道: 象征人生的艰难与孤独。
  • 茅店酒: 代表短暂的解脱与无法获得的真正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骖”是什么意思?

    • A. 马车
    • B. 田地
    • C. 酒店
    • D. 山路
  2. 诗人对国家的理想感到怎样的情绪?

    • A. 兴奋
    • B. 绝望
    • C. 满足
    • D. 疲惫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 同样描绘了人生的艰难与孤独感,但更为宏观,涉及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 王维《山居秋暝》: 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一种宁静与淡泊,情感基调与李孟的《偶成》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李孟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查询

如梦令 次韵文老使君宗兄见赠近体佳什两篇仆与公别 紫岩九章章八句上寿张丞相 明月逐人来(灯夕赵礼端席上) 别绶老 青玉案 上张丞相十首 上张丞相十首 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赴行在所 挽少师相国李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分封制 麦字旁的字 雙瘁 麻字旁的字 包含勑的词语有哪些 离室 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自娱 舍实听声 龝字旁的字 一朝天子一朝臣 支字旁的字 移孝为忠 靡坚不摧 知人待士 谩好 自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