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3:42
《声声慢》
作者:侯善渊
贤愚间异,曲直丛林,清浊事急难分。
多少无知,开口信意胡荤。
鹓呼为斥鴳,把灵椿唤作朝菌。
便假饶,是随何陆贾,辩正无门。
牛缺谩施仁义,想肩吾锁目,自昧天真。
摸象盲夫,昼夜晓甚明昏。
玉罄权为煮料,把瑚琏假作齑盆。
最苦处,爨瑶琴烹羽,误杀麒麟。
这首诗描绘了贤人和愚者之间的差异,抒发了对清浊事物难以分辨的感慨。人们往往无知,随意发表意见,像鹓鸯被叫作斥鴳一样。即便是依靠什么人,也难以辨别真伪。牛缺乏仁义的施行,想要肩负重任,自然会迷失本真。就像摸象的盲人,昼夜颠倒,无法分辨明暗。把玉罄当作煮料,把瑚琏假作齑盆,最悲惨的是在烹制瑶琴时误杀了麒麟。
作者介绍:侯善渊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善于用诗词表达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士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人心复杂的思考在诗中有所体现。
《声声慢》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社会批判的诗。诗中通过对贤愚之间的对比,展现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难以分辨真伪的困境。开头便以“贤愚间异”引入,揭示了人性中愚蠢与聪慧的对立。接下来用鹓鸯与斥鴳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误解与偏见。在“牛缺谩施仁义”一节中,诗人通过牛的形象,暗示了缺乏仁义的人在社会中的迷失。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带有一种无奈和悲哀,尤其是在结尾部分,提到“误杀麒麟”更是将这一情感推向高潮,突出因为无知而导致的重大损失。诗人在用词上凝练而富有力度,使得整首诗不仅在意境上引人深思,也在语言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通过错位的比喻与形象的描绘,侯善渊揭示了社会现实的复杂,表达了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性中的愚昧与无知,以及这种无知所带来的社会问题。通过对贤愚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人类缺乏理智和判断力的深刻忧虑,强调了人们在面对复杂事物时的迷茫与困惑。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声声慢》的作者是?
A. 李白
B. 侯善渊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鹓鸯”象征什么?
A. 误解
B. 美好
C. 忍耐
D. 智慧
诗中“摸象盲夫”比喻什么?
A. 有智慧的人
B. 对事物的无知
C. 盲目追求
D. 盲目自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