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听琴

《听琴》

时间: 2025-07-29 22:50:37

诗句

竹外结枯桐,琅琅生松风。

听来还自惜,坐对烛花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2:50:37

听琴

作者: 张玉娘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竹外结枯桐,琅琅生松风。
听来还自惜,坐对烛花红。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之外,枯桐树的枝干交错,清脆的琴声如松风般飘荡。
听着琴声不禁感到珍惜,坐在烛光下对着盛开的花朵。

注释:

  • 竹外:竹子外面,指环境。
  • 结枯桐:这里的“结”有聚集、交错之意,枯桐指的是枯萎的梧桐树。
  • 琅琅: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松风:松树在风中摇动的声音,形容琴声清脆。
  • 自惜:自我珍惜、怜惜。
  • 烛花红:指烛光映照下的红色花朵,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典故解析:

此诗虽没有直接的典故,但“枯桐”和“松风”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寓意孤独与清雅。琴声在古代是文人雅士聚会时常见的背景,象征着高雅的情趣与内心的抒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玉娘,元代女诗人,生活在元代的政治动荡中。她的作品往往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及内心的细腻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常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

创作背景:
《听琴》创作于一个安静的夜晚,作者坐于烛边,听着琴声,感受着自然与音乐的和谐。这种情景展现了古代文人对音乐、自然和内心感受的追求。

诗歌鉴赏:

《听琴》是一首描绘音乐美感的诗作。开头的“竹外结枯桐”,即使是枯死的树木在竹林的映衬下,也显得别有一番情致,暗示了即使在萧条的环境中,音乐仍能带来生机与活力。接着,作者以“琅琅生松风”形容琴声,描绘出声音如松风般清新动人,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这首诗中,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音乐是作者心灵的一部分,而“听来还自惜”则表明了作者对这份音乐的珍惜与感怀,仿佛在倾诉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最后一句“坐对烛花红”,不仅描绘了温馨的环境,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整首诗情景交融,音乐与自然的结合,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外结枯桐: 描述环境,竹子外面有枯桐树,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琅琅生松风: 琴声清脆,如松风般自然,传达了音乐的美感。
    • 听来还自惜: 听到琴声,心中不禁生出珍惜之情,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坐对烛花红: 诗人在烛光中静坐,映衬出温暖的氛围,给人以安宁感。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将琴声比作松风,增强了音乐的生动性;“自惜”则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与珍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感悟,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 代表清雅与高洁,象征着自然的纯粹。
    • 枯桐: 代表着生命的消逝与无常,暗示着对过往的怀念。
    • 松风: 象征着清新与自由,表达了音乐的自然之美。
    • 烛花红: 代表温暖与情感,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听琴》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玉娘
    C. 杜甫

  2. 诗中“琅琅”形容的是?
    A. 竹声
    B. 琴声
    C. 风声

  3. “坐对烛花红”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冷清
    B. 温暖
    C. 喧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张玉娘的《听琴》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以音乐为主题,前者更侧重于音乐与自然的结合,后者则表现了音乐与情感的交融。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经典解读》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其二 登石鼓合江亭 鹧鸪天 咏宋子京赐内人 鹧鸪天·剪纸 鹧鸪天二首·为新会陈一峰题《初曦楼图》 其二 鹧鸪天 儗放翁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三十首 其三 鹧鸪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劳燕分飞 进退应矩 壮发冲冠 黄字旁的字 贤谊 貝字旁的字 缅诉 黍字旁的字 侭多侭少 流夷 爿字旁的字 流落不偶 谨重严毅 劈礰 韦字旁的字 逃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