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题四首

《杂题四首》

时间: 2025-05-03 23:46:48

诗句

檐溜停清泻,林声息怒号。

水浮秋色远,山带夕阳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6:48

原文展示:

檐溜停清泻,林声息怒号。
水浮秋色远,山带夕阳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屋檐的雨水静静地流淌,林间的声音不再怒吼。水面映出远方的秋色,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高耸而壮丽。

注释:

  • 檐溜:屋檐下的雨水滴落。
  • 清泻:清澈的水流倾泻而下。
  • 林声:树林中的声音,这里指风吹过树木的声音。
  • 息怒号:停止了愤怒的呼啸,形容林间的声音平静下来。
  • 水浮:水面上漂浮,形容水面上反射的景象。
  • 秋色:秋天的景色,通常表现为金黄、丰收的状态。
  • 山带:山峦的轮廓被夕阳照亮,带有夕阳的色彩。
  • 夕阳高:夕阳高挂,形容日落时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子翚,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字德修,号怀素,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真挚,语言清丽。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因而写下这几句,表达对秋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刘子翚的《杂题四首》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首句“檐溜停清泻”描绘了雨水在屋檐滴落时的轻盈与清澈,带给人一种清新的气息。紧接着,诗人通过“林声息怒号”展现出林间的静谧,仿佛一切喧嚣都已平息,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水浮秋色远”这一句则引导读者的视线投向水面,水面如镜,映射着远处的秋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最后一句“山带夕阳高”则将视角转向山峦,夕阳的余晖洒在山头,形成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展现出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依恋。

整首诗以清新而平和的语调,描绘出秋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给人以心灵的宁静与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檐溜停清泻”:诗人描绘雨水滴落的声音,给人一种轻盈、清新的感觉。
    2. “林声息怒号”:林间的声音由喧闹变得宁静,展示出环境的变化与平和。
    3. “水浮秋色远”:水面映射远方的秋色,体现了自然景色的融合与和谐美。
    4. “山带夕阳高”:夕阳洒在高山上,形成壮丽的景象,给人以深远的意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面比作镜子,映照出秋色。
    • 拟人:林间的声音被赋予了“怒号”的特点,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 檐溜:象征着细腻与清新,代表着自然的细节。
  • 林声:代表自然的声音,体现生命的活力。
  • 秋色:象征着丰收与成熟,寓意美好与希望。
  • 夕阳:象征着温暖与宁静,表现了一种归属感和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檐溜停清泻”中的“清泻”指的是什么? A. 凉爽的风
    B. 清澈的水流
    C. 明亮的阳光

  2.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人生的感慨

  3. “山带夕阳高”中的“带”字表示的是: A. 拖着
    B. 包围
    C. 连接

答案:1.B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刘子翚的《杂题四首》,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注重于山水的意境与哲理,而刘子翚的诗则更偏向于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象和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述婚诗 其一 赠妇诗 述婚诗 述婚诗 秦嘉妻徐淑答诗一首 赠妇诗 赠妇诗 赠妇诗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折文旁的字 包含缪的成语 敌国通舟 舟字旁的字 含羞忍耻 车辙马迹 克敌制胜 和同 几字旁的字 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条分 歌台舞榭 父字头的字 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软抬 赃私狼籍 臼字旁的字 元真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